记录红色水利故事 赓续红色历史血脉——《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水利纪实》出版座谈会侧记

2021-07-14 13:24:00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记者张静)一本书承载一段历史,一段历史埋藏着动人的故事。
  7月13日,凝聚着无数水利人心血的《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水利纪实》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这本书是陕西省水利厅为寻找党中央在陕北13年的红色水利记忆,从2019年到2021年的3年时间里,水文化专家先后两次深入陕北榆林、延安等15个县市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行程6500余公里,用心用情探寻延安时期的水利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系统收集延安时期水利工程遗迹、治水事件、水利人物等水资源利用历史和工程遗存,最终梳理而成。
  在陕西省水利厅组织召开的《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水利纪实》出版座谈会上,参与本书调查挖掘及编撰工作的负责同志分享了他们与这本书的故事;来自省内外的相关专家领导相继发言,阐释了本书出版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并给予充分肯定。
  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孙平国表示,这本书是对建党百年献了份重礼,也弥补了中国水利史的一个空白。对传承水利文化,吸取红色水利文化精神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让今天的水利人汲取了精神力量,对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李兵认为,这本书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水利工作在我们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用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众多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书中全面展示了延安时期党的水利方针政策、建设成就以及杰出水利人物、劳模和红色水利作品等等,内容丰富生动,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本书历时近三年,得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这一重要时刻出版发行,这是陕西水利人发自内心为建党100周年献的一份真情厚礼,是陕西水利和中国水利史研究上的一件大事、喜事。作为一个参与者,感到非常自豪和荣幸。”本书撰稿人、陕西省水利调查与引汉济渭工程协调中心主任蒋建军在发言中说到。他说,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红色地理标识,红色水利13年是其重要的内涵之一。深入挖掘边区水利13年丰富的遗址、遗迹及精神内涵,对填补中国水利史这一时期的空白,对丰富中国革命红色地理标识的内容,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讲话中要求的讲好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蒋建军说:“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13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水利建设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是对我们心灵和精神上的一次重大净化与洗礼。”他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开展的史诗般的水利工作研究的辅路石,使这一重要时期的水利工作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展示。
记录红色水利故事 赓续红色历史血脉——《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水利纪实》出版座谈会侧记
   “的确,本书不仅填补中国水利史这一时期的空白,同时也填补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红色水文化研究工作的空白。”长期从事延安的水利建设工作、参与本书撰稿的延安市水务局原副局长赵西安说到,这本书的出版发行,让80多年前党领导边区人民开展水利建设的伟大实践见诸于世,对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他说,延安时期,党中央、边区政府一直把水利建设作为大生产运动的重要方针,这才让南泥湾有了水地稻田,成为了陕北的“好江南”。这就向世人澄清了以往提到延安时期的军民大生产就是开荒种地的错误认知。
  水文化专家、参与本书撰稿的陕西省汉中市水利局副局长雷保存在发言中也提到,回过头来看延安大生产时期的水利工作感触非常深,这本书弥补了陕西水文化重要的一个方面,希望今后能借助这本书,把陕南、关中、陕北的水文化进一步挖掘,让陕西的水文化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本书的倡议者、组织者、参与者,陕西省水利厅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耿涛说,“这本书的出版,凝结了我们十多位水文化专家及陕西水利人的心血。但从内心而言,还有缺憾,毕竟调查内容时隔了80多年,调研可能不够深入,缺少一些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其他省份的调查,希望今后水文化专家能够继续深入,不断修订完善,使本书以及延安时期边区的水利建设历史更加全面。”
 
  对于本书的出版发行及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来自省内外其他专家也道出了不同的心声: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王瑞芳说,该书选题的视角非常好,从红色水利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13年的水利建设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以前,陕甘宁边区有关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及采取的措施等资料,散见于边区各地,搜集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下很大功夫。该书为挖掘好这一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做出了榜样。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秘书张伟兵对本书所展现的水利情怀、水利工程建设、水利科技与管理、水利人物、水利诗词歌赋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该书展现了革命年代边区人民兴修水利、气壮山河的场景。一是纪实性强。不仅有对历史的追寻,更有现实的感受,客观记述了红色水利资源的现状、保护及利用情况,是进行红色教育宣传、开展党史教育的良好素材,非常有现实价值。二是突出了水利人物。书中记述了在革命战争年代10多位水利专家、技术人员为改善人民生活、支援边区建设等方面的感人事迹,可歌可泣。三是具有画面感。书中收集了很多红色年代的珍贵照片,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如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开垦、延安时期边区整修延河河道图等。
  中国水利报副总编、水利史研究会水利遗产工作组专家张卫东对本书进行了概括总结,他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党史中的边区水利史,是红色水利史上的“一部经典”、延安时期的“水利大字典”和“水利通史”;也是关于国情、水情的珍贵资源。要以本书为依据,继续深入对苏区、边区、解放区的水利研究;可以以此为蓝本,申报红色水利遗产,建立水利陈列室,开展水利遗产保护规划等,让延安时期的水利文化和水利遗产走向全国。
  
  中国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颜庭国在发言中提到,这本书对红色水利的挖掘,呈现了延安时期红色水文化中的水故事,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那段历史和那段历史中的水利人,为讲好延安故事、弘扬延安精神贡献了珍贵的史料。
  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司毅兵说,这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人定胜天”斗争精神的光辉史诗,再现了面对陕北干旱少雨和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的恶劣自然条件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边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自然抗争、与敌人抗争,并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和水利建设,是一部开展党史、水利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延安时期的水利工作无论是从水利建设写进施政纲领、专款支持水利建设、重视水利理论和技术研究,还是从开展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和解决群众生活用水等水利实践层面,对当今水利工作是有指导借鉴意义的。
  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赵志详讲述了延安时期的红色水利故事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并概括总结了这本书对弘扬了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组成部分。
  最后,陕西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王德文在总结中说:“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把兴修水利作为开展大生产运动和边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修建水利工程,同时大力倡办民间小型水利,建成了延安裴庄渠(幸福渠)、南泥湾渠、子长渠、富县葫芦河引水渠、靖边杨桥畔、绥德绥惠渠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和为数众多的民间小型水利工程。对改善军民生活,实现丰衣足食,支持抗战救国做出了很大贡献。”
  
  他说,要从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水利实践中感悟初心、吸取营养,传承赓续精神血脉;要从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水利实践中体会其核心要义,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热情创造新的历史辉煌、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水利纪实》一书,由“初心为民撼乾坤” “牢记使命勇担当”“挥斥方遒惠生民” “巧妙绝伦著华章” “泽被深远皆神禹” “江河安澜民欢唱”6大篇章组成,通过一件件鲜活的事例、一个个生动的人物,系统全面地讲述了党中央在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关心人民疾苦,重视水利民生的感人事迹等内容,本书的出版是陕西省水利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2020年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而编写的具有深远和现实意义的红色书籍。
  “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古老悠久的历史在这里积淀出深厚的中华文化;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从物质基础到精神生活都渗透着先辈们的情与爱、血与汗;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