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周至:民政兜底脱贫显实效

2020-11-24 10:35:38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民政兜底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我局以“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为要求,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兜底保障各项任务,持续做好兜牢底、兜准底、兜好底、兜实底,为实现全县建档立卡人口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民政各项救助政策不断提标扩面,我局为兜住兜牢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加大资金救助力度,自2016年至今,全县农村低保7110户20669人,五年累计发放3.4亿元;特困供养1078户1090人,累计发放 6643.66万元;实施教育资助共1672人,累计发放802.1万元;临时救助共14955户35368人,累计发放3229.21万元;困难高中生救助2790人,累计发放279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250人,累计发放1525.12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894人,累计发放1921.4万元;孤儿23人,累计发放130.36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4人,累计发放137.96万元;民政医疗救助17955人,累计发放3220.34万元。各项民政救助共计发放资金 5.2亿元。
 
  2020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为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保障任务,筑牢民政兜底最后一道防线,我局将“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脱贫监测人口不会返贫和贫困边缘人口不能致贫”作为核心任务,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以及“对标补短”各项工作;坚持以兜底政策执行到位、精准识别到位、分类施保到位、动态管理到位为要求,充分发挥主动发现机制和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作用,加大力度对全县所有符合条件的对象实施各项救助。截止目前,我县共有农村低保7110户20669人,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1.04亿元;共有特困供养1078户1090人,累计发放1503.84万元;实施教育资助共299人,发放资金138.5万元;实施临时救助共3531户10108人,发放资金980.42万元;实施困难高中生救助827人,发放救助金82.7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250人,发放资金257.11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894人,发放资金435.82万元;孤儿23人,发放资金24.3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4人,发放资金20.55万元。
 
  一、“十三五”期间提升情况
 
  “十三五”初期,我县农村低保5527户16626人,目前已增加至7110户20669人,同比增长22.5%;特困供养从795人增加至1060人,同比增长36.5%;临时救助年度救助人数从3573人增加至10108人,同比增长182.8%;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4584人增加至5250人,同比增长14.5%;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从4846人增加至5894人,同比增长21.6%。
 
  二、主要政策落实情况
 
  城乡低保。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要求,我县不断优化政策供给,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低保覆盖率提升专项行动,认真落实“分类施保”“渐退帮扶”“单人保”等政策,将低保覆盖范围从收入型贫困家庭向因病、因残、因学等刚性支出负担过重而影响基本生活的支出型贫困家庭扩展,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严格把好审核审批关口,杜绝“脱贫即脱保”现象的发生。在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的认定上实现“三共同”,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保尽保”。
 
  特困供养。对于城乡老年人年满60周岁、残疾人(精神、智力一二级,肢体一级)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应当及时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特困供养标准也从以前分散:500元/人.月,集中800元人.月)提高为分散、集中都为1320元/人.月。同时,完成了1078户1090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签订818户829人分散供养日间照料协议。实行随时申请、及时审核、按时审批的政策要求,实现了保障金逐月发放,
 
  临时救助。临时救助具有对象覆盖广、救助时效性强、救助方式灵活等特点,在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是社会救助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制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使困难群众能够就近就地获得救助,1年内按户为单位累计救助金额在15000元(含)以内的,直接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审批、发放,并报区县民政局备案,区县民政局负责做好监督管理;1年内按户为单位累计救助金额在15000元(不含)以上的,不论单次金额多少,需由区县民政局负责审批,并对该户全年度临时救助情况进行审查。坚持公平、公开、便捷、高效的救助原则,让遭遇突发困难的群众都能及时就近就地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幸福感。落实紧急救助程序,先行救助,后补齐审核审批手续制度。
 
  残疾人两项补贴。切实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明确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的对象,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爱心超市”管理运营。2019年,我局持续深入推进全县爱心超市工作健康发展,并结合工作实际,下发了《周至县“爱心超市”建设运营工作流程图》,进一步明确了各镇(街)爱心超市管理主体责任、各村(社区)组织责任、各爱心超市配合责任,全县“爱心超市”工作多方共同参与、合力脱贫攻坚的新格局全面形成,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添加能量、筑牢保障。目前,全县共建成运营爱心超市138家,107个贫困村全部覆盖到位,累计投入资金253万元。
 
  两项制度衔接。2020年,我局在扎实完成低保工作的同时,将低保、特困供养等工作继续与扶贫工作进行了紧密有效的衔接,进一步建立全县低保-扶贫动态台账,有效健全了我县826户1715人在册贫困户家庭人员兜底保障数据,同时,按照《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民发【2018】90号)文件精神,并结合2020年脱贫攻坚整改活动,向各镇(街)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确保将各项兜底保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能享受到党的温暖。
 
  三、亮点举措
 
  推行“周审批”制度。为确保困难群众及时保障,我局打破以往工作固态,实行“边排查、边审核审批”的“周审批”制度,对经排查符合条件的,第一时间审批纳入新增保障范围。“周审批”制度开展以来,共新增农村低保1614户4687人,农村特困183户186人。
 
  实行群众举报奖励机制。为切实做到兜底脱贫对象全覆盖、兜底保障政策全覆盖,助推排查工作向纵深发展。我局主动作为,在全县开展“兜底保障惠民政策大宣传、违反政策大举报、遗漏政策大落实”活动,实行兜底保障“三排查、三清零”群众举报奖励机制,并将举报奖励公告公布在县政府门户网站,鼓励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向县、镇两级民政部门咨询各项民政惠民政策、反映需保障救助情况、举报违规享受保障救助问题,对举报违规享受属实者,按照100元/条信息标准给予奖励。
 
  加强重点人群保障,建立刚性支出动态调整机制。为确保自主发展力量弱、外界影响程度深的贫困群众基本生活质量,在市局的统一指导下,我局建立了刚性支出动态调整机制,综合考虑贫困家庭劳动力收入降低、刚性消费支出升高、就业成本增加等因素,在核算家庭收入时适当扣减。同时,为进一步加强重点人员保障救助力度,我局联系县残联,对全县一二级残疾及三级精神智力残疾人员进行了筛查比对,并将未享受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名单向各镇(街)反馈,要求镇街将重病、重残等支出型贫困家庭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保障救助力度。确保将符合民政兜底保障的贫困人口全部保障救助到位。
 
  建立急难问题“主动发现机制”、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安全网。各镇街健全完善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畅通救助渠道、公开社会救助热线电话,依托城乡社区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等,落实好驻村(社区)干部、村(社区)级社会救助员、社区网格员等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慈善机构工作者和志愿者作用,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快速有效作出救助响应,主动帮助救助对象提出救助申请,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变“上门求助”为“主动服务”,确保急难对象“应救尽救、及时救助”,最大限度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发生。
 
  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流程。疫情防控期间,积极推广运用“陕西救助核对服务”公众号,实施社会救助全流程线上办理,引导困难群众通过社会救助微信公众号,手机在线提交救助申请,实行审核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进一步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在坚持现有标准、确保低保制度持续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适度“扩围”,重点对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对象;赡养人因常年外出务工等原因不能有效履行赡养义务、生活困难的农村独居老年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就业,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以及在疫情期间宗教教职人员受信众供养不足,又无其他生活来源,而造成生活困难的。要坚持精准救助、应保尽保、边缘从宽的原则,合理把握政策尺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好公示公开。为进一步加大兜底保障政策宣传力度,提高贫困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有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按照市局安排,我局安排全县237个行政村和16个社区按要求每周三天、每天两次播放社会救助政策宣传音频资料,同时安排第三方调查组每天前往各镇(街)、村(社区)督导音频播放活动,有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我局根据上级政策变化情况和网上申请办理工作要求,全面更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公示栏,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公示栏显要位置公布全省网上办理二维码和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现行政策和申请审核审批程序,目前全县237个行政村和16个社区已全部完成更换。印制各项兜底保障政策和网上申请办理宣传折页20000份,并全部分发到各镇民政工作站和各村、社区,方面群众全面了解政策,及时申办符合自身情形的保障或救助。
 
  多措并举,广泛开展政策培训。为确保基层人员熟练掌握政策、精准应用政策,我局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其中召集镇街民政站业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4场次200余人次,会同县扶贫办对村干部及四支队伍培训2场次1400余人次,指导各镇街对辖区村干部及四支队伍开展兜底保障专题培训36场次1500余人次,共计42场次3100余人次。
 
  四、取得成就
 
  全省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试点单位。2016年,我县社会救助工作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接到《陕西省民政厅关于确定全省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试点单位的通知》(陕民发【2016】36号),被确定为全省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试点县。我县持续严格程序,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救助。
 
  优秀脱贫县。2019年,按照贫困县退出程序,我县已通过县级自查自评、市级核查、省级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这标志着西安市目前唯一的贫困县脱贫摘帽。
 
  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为切实发挥农村低保制度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增强防返贫兜底保障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局坚持“精准救助、应保尽保、边缘从宽”的原则,合理把握政策尺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提升农村低保覆盖率专项行动。截止目前,全县农村低保覆盖率从3.05%提高到4.6%,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获得高度评价。(供稿人:常显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