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清明到,捏面燕”是佳县的传统习俗,每到清明节,家家户户都忙着捏面燕,迎接春燕回迁。近日,佳县文化馆举办2023年清明捏面燕非遗传承活动。“捏面燕”是佳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活动邀请到面燕市级非遗传承人方保国和捏面燕爱好者李改琴、张锦芳等,现场教授群众捏面燕。
“面燕”是小麦面粉配上食用染料,经过手工制作而成的。清明一到,佳县面燕爱好者就会提前备好面燕的材料,将醒发好的面团揉成光滑状,分成大小均匀的小面团。然后把面团捏成鸟的身形,慢慢拉出燕子的头和尾巴,再利用剪刀剪出燕子的嘴巴和翅膀,利用梳子刻出羽翼,用芝麻或黑豆点上眼睛,最后掌握火候上锅蒸20分钟。一道道工序下来,出锅的面燕栩栩如生、有型有味儿。人们用“捏面燕”的方式迎接春天,追思故人,期盼一年里家人健康、农业生产风调雨顺。
佳县面燕分为“老燕”和“小燕”。“老燕”形制特殊,有老燕背上背着小燕的、有怀里抱着小燕的、也有旁边伴着小燕的,送给长辈,表达孝心;“小燕”小巧玲珑、活灵活现,用细线将小燕、红枣间隔串起来,送给小孩子,饱含着对小辈的期望。
说是捏面燕,又不拘泥于捏面燕,有飞鸟走兽、有鱼虫花草,形态各异,惹人怜爱。面燕虽小,却也承载着古老的民俗文化,“捏面燕”作为佳县市级非遗传承代表性项目,用最简单朴实的米面粮油,留住清明乡愁,传递非遗文化魅力。 (刘建勇 魏杰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