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冬季生产 ![]()
以问题为导向 精细管理促上产
该厂牢固树立“只有提前才能按时,只有超产才能完成”的生产组织理念,严格按照“一季度高点起步、二季度快速上产、三季度受控运行、四季度平稳收官”的生产节奏,“靠前指挥、服务一线”,构建“同频共振、精准契合”的大生产格局,全面提升生产服务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按照年度、月度、旬度产量任务目标,紧盯“24824”产量变化,强化原油产量监控。以生产晨会和旬度、月度生产会为平台,针对基层单位难点问题、重点工作,制定督办大表,实行“日跟踪、旬通报、月考核”,以高效执行力向生产运行要效率、要质量。 ![]() 检查齿轮油液位 该厂围绕“降低作业频次、提高机采效率、恢复油井产能”目标,持续开展三项工程,实现作业频次由92.6次/年·井下降至74.1次/年·井,机采系统效率上升至23.0%,套损井治理有效率达到72.2%。持续做好“注水精细化管理、单井差异化管理、油藏目标化管理”三项管理,以“新三率”提升工程为引领,加大稳产基础性建设投入,通过技术创新与精细油藏技术管理,自然递减率下降1.6%。 ![]() 射孔现场
依靠科技创新 实现技术上产
据悉,该厂2020年调剖调驱548口,其中微球调驱289口,大剂量深部调驱83口,调剖176口,超计划完成251口,累计增油31247吨,标定递减由3.3%下降至2.5%,含水上升率由-3.3下降至-5.8。监控发现问题井1769口,审核高频井优化方案63口,现场核查A类井63口,开展技术帮扶76次,共计开展治理工作2876井次,油井维护性作业频次降至0.56次/年·井。实施间开井1443口,优化调整1256口,试验智能间开19口,智能采油4口,配套开关磁阻电机66口,功率因数由0.44提高至0.92,间开井整体产液保持平稳,平均泵效由28.9%上升至50.6%,系统效率由21.7%上升至23.8%,单井能耗下降47.8千瓦时/天。 积极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该厂组织47个单位开展技术交流11次,展示新工艺、新技术87项,采纳实施新技术、新工艺11项,解决了大量技术“瓶颈”。其中,复合段塞堵水、管外封窜、逆向液动增注、投球调剖、双子膜降压增注等新技术,措施有效率达100%,彻底解决了历年遗留的“骨头井”与“高频井”等问题;连续油管无杆采油、螺杆注水增压装置及一体化调剖机组等新工艺,解决了油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 压裂现场
提质增效为目标 向管理要效益
该厂成立8个降控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24份,制定23项78条具体措施,细化任务,明确节点。实施“产量授牌、技术授杯、安全授旗”表彰,开展明星党员、明星员工评比,突出精准奖励。创新实施“四级看板”“四级对标”管理,从生产经营等5大项23类要素科学制定目标234个,开展具体工作4939项,管理效能提升30%以上,全厂200项对标指标中167项同比提升,提升率达82%;强化软科学研究,连续两年开展决策支持类项目研究,确立决策支持类项目41项,多项管理类论文成果推荐到油田公司、陕西省及石油企业协会参与评奖,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 该厂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扎实开展工艺流程改造、劳动组织架构变革等,“中心站+无人值守”模式实现100%全覆盖,基层队级管理单元累计压缩37%。开展油井维护性作业联产承包,承包油井数由998口上升至1505口,作业频次由0.72次/年·井下降至0.56次/年·井,费用降控达14.4%。 该厂收集员工建议1034条,举办首届员工降本增效成果展,对各基层单位推广98项典型经验。刘军团队设计的数字一体化集成调剖装置,现已在全油田推广应用28套,作业效率提高15%。该项目在集团公司首届一线生产创新大赛勘探生产专业比赛中荣获金牌。 ![]()
焊接气管线
一年来,采油八厂励精图治,实现了原油产量超产运行、党建工作稳步提升、安全环保态势平稳、各项指标稳步向好、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员工队伍和谐稳定,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