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腔北会人的好嫂子——追忆全国劳模、优秀共产党员李颖萍同志

2022-09-22 17:45:45 来源:西部决策网

  2022年8月李颖萍嫂子在咸阳

  李颖萍嫂子是西安秦腔北会发起人、老会长李青麦先生的夫人,中共党员,西安市委老干局接待处处长、调研员,1957年7月参加工作,1960年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评为先进工作者、红旗手,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儿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12月退休。

  嫂子有一个非常亲切的网名李班主。她有一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说自己对于秦腔北会的感情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反对、参与、热爱”。特别是2007年老会长离世之后,她全身心投入到秦腔北会的组织、管理之中,用自己的热情、善良、贤淑、聪颖,关心、关爱着每一位北会人。下自活泼可爱的小愤青,上至九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不管男女老幼,都亲切地称她为嫂子。嫂子这一称谓,不是广义上人们为了固定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而是北会人对她的尊敬、爱戴和褒奖。

 
 

  1960年李颖萍嫂子荣获全国劳模称号

  正值芳华20岁,嫂子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殊荣

  1939年农历十一月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一个非常寒冷的日子,就在这个冰冷的日子里,嫂子出生在宝鸡市凤翔县糜杆桥乡七家门前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嫂子家有姊们七人,自幼家境贫寒,生活困顿,全家人不分昼夜辛苦劳作,依然无法维系姊妹们生活生计,无奈只能将小弟李应虎和最小的女儿自小送人。嫂子是姊妹们中的老二,聪明懂事勤快能干,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助父母挑起养家糊口的担子。

  嫂子命里有福,十一岁那年适逢全国解放。生性聪颖、渴求进步的嫂子积极投身于妇女解放运动之中,她立志要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作为边远农村女孩,她冲破封建思想束缚,带头走进学校学习,并以女子短跑100米第一名的好成绩,代表宝鸡专区参加陕西省第一届全省运动会。1957年嫂子从凤翔县彪角中学毕业,来到离家四十里路的陈村乡紫荆村小学任教,1959年7月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嫂子十分珍惜自己的教师岗位,关心爱护自己班上每一位学生。据她回忆,当时班上有一位叫屈乖省的小女孩,穿戴非常破烂,学习也很落后,很少说话、不合群。嫂子平时就对这位学生在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关心。有一天屈乖省来到老师办公室,弱怯怯地说,她要跟爸爸到水库工地去,不能上学了。嫂子经过多方了解才知道屈乖省没有妈妈,只有父女两人生活,家徒四壁,生活非常艰难,爸爸要去修水库,家里没有人照顾,孩子只能跟着爸爸去水库工地生活。嫂子毅然向屈乖省的爸爸提出:“孩子的学习绝对不能耽误,把孩子给我留下来”。屈乖省爸爸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尽管心怀愧疚,还是把屈乖省留给了嫂子。从此,嫂子有了自己的“女儿”,她和女儿生活、学习、吃饭、睡觉形影不离。

  据嫂子回忆,屈乖省当时只有七、八岁,带这个“女儿”第一难关就是改变她的生活习惯。光给屈乖省清理棉衣棉裤里边暗藏的虱子,就进行了好几天,棉衣棉裤的布篷里,甚至棉絮里成堆成行的虱子,根本清理不完,把衣裤撕开,棉絮撕烂,就这虱子还是清理不完,最后只能将那身破旧的棉衣扔掉,嫂子用自己的棉衣为屈乖省改制棉衣棉裤。晚上睡觉,夏天吆蚊子,冬天盖被子,穿衣、吃饭、洗澡、辅导作业整整三年时间,嫂子一直把屈乖省当作自己的女儿带在身边。在嫂子的关心照顾下,屈乖省终于完成了初级小学课程。嫂子告诉我,她和屈乖省还真的结下了母女之缘,直到前些年,屈乖省家里盖房经济紧张,她还给支助了2000元,以解生活之困。

  在嫂子二十岁那年,凤翔县广泛流传着“十七岁的人民教师李颖萍养了自己七岁女儿”的故事,也就是在1960年这一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同时授予嫂子“在教育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红旗手”“在社会主义文教建设事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工作者”的双重荣誉称号。1960年6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四部门联合授予嫂子“先进儿童工作者”荣誉称号。

  自此,嫂子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数不多的、最年轻的全国劳动模范。

  爱岗敬业、认真工作,全面履行共产党员义务

 
 

  李颖萍嫂子在党50年纪念章和证书

  1960年,经人介绍嫂子和老会长结合,成为李家大院的成员。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民经济极度困难,老百姓生活也非常艰难,苏联专家被撤走,我国许多项目下马,政府机关裁员。在这种大背景下,嫂子根本就没有调动到西安的机会,依然在凤翔县任教,奔波于西安与凤翔县之间,尽管如此奔波劳累,嫂子仍然能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孝敬公婆料理家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

  直到1962年,嫂子才以“全国劳模”的身份调回西安,安排在未央区草滩路小学任教。为快速适应大城市教学工作需要,嫂子参加了西安师范学校为期两年的培训学习。据嫂子回忆,那时文化层次较高的行政干部比较缺,她名义上是小学教师,实际上常年都在公社做行政管理工作,下乡驻村更是家常便饭。后来被正式调到未央公社工作,未央区一带的村子基本都留下了嫂子进村驻队的足迹。由于嫂子工作认真,勤勤恳恳、积极上进, 1965年4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北会会员中,西安北郊有几位一直把嫂子叫姐,其原因就是嫂子在他们村驻队时结下的缘分和情结。

  嫂子是一位非常能吃苦的好母亲。她有四个孩子,年龄距离都很近,有相差一岁的,有相差两岁的,孩子当时都很小,照管孩子的事情特别艰难,两位老人年龄都很大,自顾不暇。加之全家八口人的生活就靠她和老会长的工资来支撑,生活相当拮据。为了不耽误工作,也为了能照顾好两位老人,她曾经把二女儿寄养在凤翔县娘家,一放就是半年多,还曾经把小儿子寄养在北郊郑家寺村一位老乡家中,一放就是六、七年,直到孩子到了上学年龄才接回到身边。“带上孩子去下乡,东村西村奔波忙”,这就是嫂子在基层工作的基本状态。

  1970年,由于嫂子工作态度积极,工作业绩突出,得到了机关干部和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她被西安市委组织安排到莲湖区委组织部工作。党的组织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选拔考察的重要工作,要求严格,工作细致,纪律严明。在组织部工作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嫂子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党的原则,保守党的秘密,团结同志,敬业工作,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党务工作者。

  1982年,嫂子被西安市委选调到老干局工作,曾经出任市委老干局第三干休所副所长,任职三年后,再被调回市委老干局升任为正处级调研员。嫂子工作扎实,积极认真,接待热情,受到同志们的广泛热评。她在职的那个年代,女同志55岁就必须退休,但是嫂子是一个特例,直到2000年12月,年满61岁才光荣退休。这是党组织对嫂子长期以来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嫂子的信任和关照,同时也是嫂子一生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的应有回报。

  2020年春,铺天盖地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西安市也深陷疫情之中,疫情防控工作光荣而艰难。时年已经80岁高龄的嫂子虽然不能走上疫情防控一线,她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3000元全部捐献给青年路街道疫情防控部门,彰显了退休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反对、参与、支持”,嫂子成为秦腔北会的旗帜

  1998年5月30日李颖萍嫂子和北会人共庆秦腔北会20岁生日

  嫂子是一个非常积极、十分认真地工作狂。从偏远的凤翔县陈村公社紫荆村小学调到西安市未央区草滩路小学、调到未央区未央公社、调到未央工委、调到莲湖区委组织部、莲湖区文化馆、再调到西安市委老干局工作,这一时段,嫂子正值四十岁左右的黄金年龄,正是嫂子在工作上的巅峰时期。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老会长开始在自己家里组建秦腔北会,由于工作原因,嫂子根本无暇顾及秦腔北会的事情。

  老会长组建秦腔北会初期,也是家里最困难的时期。院落虽大,但简陋凌乱,仅有的几间土坯房子年久失修;北会人每周四都要在院子活动,老会长还在院子举办了有近20位学生的戏校。那时全家七口人,四个孩子年龄都很小,老父亲年逾八旬,生活负担非常沉重。记得在1983年前后,正在上学的四个孩子就在家门口摆摊卖油条,用以贴补家庭生活之困。在这种困难时期,嫂子对组建秦腔北会持反对态度也是人之常情。

  嫂子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嫂子巧借改革东风,四处筹钱贷款,全家动员开始家庭基本建设。1985年,两层六间门面房建成,1990年,两层六间上房和两间西厢房建成,1993年紧挨后围墙两层小二楼建成。家庭基本建设完成之后,既解决了全家住房问题,还有可供出租的门面房,同时也给秦腔北会留出宽敞的院落作为活动场地,还将后二层小楼作为秦腔北会的戏箱库房和活动室。也就是从这时起,嫂子开始参与秦腔北会活动,虽然演技不高,但是挂衣扮演过《看女》中的“瓷锤旦”,用实际行动全力支持秦腔北会发展。

  退休后,嫂子就全身心投入到秦腔北会的组织管理工作之中。记得在秦腔北会赴新疆克拉玛依演出之际,正值老会长肺心病发作,嫂子陪护老会长挂着吊瓶远征3000公里,辛苦奔波十三天,圆满完成了慰问演出任务。

  2004年后,老会长身体每况愈下,长达四年多的治疗过程,嫂子一直陪伴左右。特别是到了后期,老会长行动不便,为了能了却老会长“戏痴”之梦,嫂子经常给老会长插上氧气袋,带上简易“班鼓”,用轮椅推上老会长到环城公园练习打板。一时间,“李会长插上氧气打板”在北门一带传为佳话。

  人常说“要得淘气,领班烂戏”,不管是专业院团或者业余戏班,自古以来都不好领导,特别是业余自乐班,不发工资、不分房子、不评职称、没有福利,对任何人都没有硬性约束,全凭个人兴趣爱好和感情缘分来凝聚人心,北会也是如此。

  嫂子是党务工作的一把好手,最特长的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所以在北会组织管理方面,她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用情感凝聚人心。北会会员存在的思想问题、生活问题,嫂子观察细腻,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效果良好。盲人翟合大夫是北会的琴师,他自己带着十岁的小男孩,生活非常艰难,嫂子了解情况后,立即和北会人一起撮合,最终促使北会旦角演员刘焕能和翟合大夫组合成幸福的家庭。多年来,北会会员如果有生病住院或者其他生活困难,只要被嫂子知道,她都会及时出手相助;北会人家里的婚丧嫁娶大事,只要被嫂子知道,她都会组织人前去关心、关怀、慰问。多年来,北会凡是有重大活动,嫂子都会动员子女、家人全员出动支持、参与、资助。

  二十多年来,在嫂子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示范带领下,秦腔北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业余自乐班社,而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这个大家庭里,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高高兴兴唱戏,幸福快乐生活。嫂子用她聪颖、贤淑、热情、慈祥、宽怀、大方的高尚品德,凝聚了北会人的力量,赢得了北会人的爱戴、赞誉和敬仰。

  嫂子,这个普通、平俗、简单的称谓,就是北会人给嫂子最美的颁奖词、最高的荣誉功勋章。

  2018年5月30日李颖萍嫂子和北会人共庆秦腔北会40岁生日

  永远的心痛,永远的怀念

  嫂子的离去,是西安秦腔北会的重大损失,是北会人永远的伤痛,北会人永远怀念敬爱的嫂子。

  嫂子用一腔热血,铸就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嫂子用一副柔弱的肩膀,担当道义平凡中更显辉煌;

  嫂子用一生的慈祥,凝心聚力整合了四面八方力量;

  嫂子用一世的善良,擎起秦腔北会的旗帜高高飘扬;

  嫂子用一双灵巧的手,精心绘就秦腔北会多彩华章。

  热情的嫂子,慈祥的嫂子,和善的嫂子,亲亲的嫂子,北会人永远把您高高地敬奉在心上。

  作者简介

  王世森,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副巡视员,历任陕西省委高教纪工委案件室主任、副书记、省委高教工委干部培训中心、西京学院客座教授。2005、2006年参与中央纪委查办教育部直属某高校校长违法违纪案件,在省内外做党风廉政建设报告400余场,2015年2月退休。自幼酷爱秦腔,在1975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曾组建大队秦腔剧团。1979年,毕业分配到教育部直属的西安教学仪器厂工作,当年参与西安秦腔北会活动,并负责北会各种重要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主持、乐队伴奏等工作。曾创作戏歌《北会会歌》《五月榴花火样红》《快乐的自乐班》《追梦》《姊妹们学习民法典》等表演唱节目,创作疫情防控秦腔、眉户、快板等各种形式的节目《西安秦腔北会2020年疫情防控网络演唱会》24场。2007年5月,西安秦腔北会老会长李青麦先生病逝,临危受命、开始担任西安秦腔北会会长,在老会长夫人李颖萍女士的扶持下,主持北会工作至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