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近年来,山阳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依托山阳的生态优势,大胆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新途径,以四举措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全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推动“两山”转化建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领导小组,推行“1+11”工作机制,下设办公室和11个专项工作小组,出台了《山阳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分工。
守住“两山”转化保资源。全力夯实秦岭生态保护责任,以“秦岭生态卫士”的政治自觉,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秦岭“五乱”整治攻坚战。将全县244个村(社)划分130个监管网格,选聘710名秦岭网格员,打通了秦岭保护“最后一公里”。对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行为“零容忍”,动真碰硬打击了一批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行为,为“两山”转化奠定了资源基础。
实现“两山”转化提质效。立足生态优势和康养产业定位,融合做强康养旅游,实施康养旅游项目23个,2023年上半年旅游康养总产值25.32亿元、增速65%。大力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建设,已建成运营光伏发电项目214个、总装机55.96兆瓦。探索“生态赋能+价值实现”新模式,不断提升特色农业产品价值,认定“两品一标”农特产品23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14个,上半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92元、增长8.2%。
探索“两山”转化有路径。大力挖掘生态产品,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山阳九眼莲:“莲”通群众致富路》《千年古镇焕新颜秦风楚韵入画来》《“生态佳”变“生态+”解锁秦岭原乡生态密码》3个典型案例被《陕西日报》专版连载刊发;《牵住生态“牛鼻子”厚植绿色“摇钱树”》被认定为国家典型案例,有效扩大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山阳模式”的宣传影响力。(供稿:孙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