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工作上细致认真,解决问题思路清晰,为民服务耐心细致,面对群众热情主动,统计数据实事求是……这就是镇安县米粮镇人民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民政社保监管干部张天华。十三载寒来暑往,他情系民政,凭着对民政工作的喜爱,一直坚守在离群众最近的岗位上任劳任怨,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平凡的岗位诠释不平凡的坚守,成为群众心中最可爱的人。
“敬老院里的老人都是他的亲人”
米粮镇是人口大镇,辖区有2所敬老院。张天华注重加强对敬老院的日常管理,做好“三节”慰问,强化防暑降温措施,改善供养条件,提高在院老人的生活水平,老人们现在每天早餐有鸡蛋,午餐三菜一汤,而且有肉。“他每周至少到敬老院一次,找老人们谈心,了解老人身体状况,检查老人住宿宿舍,送去了自己买的食品;亲自为五保老人洗衣服、剪指甲、打扫房间卫生,了解老人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老人之间的矛盾,把老人们当亲人,老人们有心里话都愿意和他说。他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他也是其中的一员,让老人们感受到敬老院就如家庭一样幸福。
五保户老人李某性格怪异,语言耿直,不善于表达,还经常与敬老院其他老人发生口角。他知道后,每次走进敬老院,都会给李某带牛奶与饼干,与老人在一起聊天,帮助李某叠被子,引导他积极与其他老人交流。在他的帮助下,长时间的聊天,老人变化了。从当初的不说话变成了一位乐于助人的老人,成为敬老院里的管理人员的小助手。
截至2022年底,全镇有998户2553人的低保户人群、特困供养户365户366人、临时生活困难206户803人,发放救助资金99.5万元。
“群众再小的事儿也要当做大事儿来干”
米粮镇是镇安县的第一大镇,人口多、面积大,工作任务繁重,社情民意复杂,精准做好民政对象的服务工作十分重要。工作中,他肯钻研、敢创新,有效利用微信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民政救助政策宣传,让惠民政策深入人心。他关注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心声,哪家突发自然灾害,哪家群众身患重大疾病住院,哪家孩子上学学费存在困难,他都及时与村支书联系,深入家庭走访,了解困难原因,想办法帮助;对特困供养人员精准识别和认定、孤儿及困境儿童大走访,他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帮助困难家庭解决问题,渡过难关。
2012年10月,他在进村入户过程中,了解到米粮镇界河村蒋小斌妻子是哑巴,父亲与母亲患有脑梗死,三个孩子上学,二女儿蒋茜茜与小儿子蒋维豪智力发育迟缓,全家月收入不能维持家庭正常生活。当即他与村支部书记联系,对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推荐到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同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及时为他家办理了零时救助,使他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2020年10月初,家住米粮镇江西村的毛浓梅,2019年丈夫患尘肺病去世,她和两个女儿相依为命,无固定收入。大女儿郭秘2019年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又患上了白血病,截至2020年10月,仅住院治疗费就花去了9.3万元。虽然全家已经享受了农村低保,但微薄的收入只是杯水车薪。得知情况后,他和镇村干部到毛浓梅家看望,鼓励她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做自强不息的女强人;返回后立即撰写贫困申请,向县民政部门领导汇报,为其解决了20000元的临时救助,随后还通过扶贫措施解决了毛浓梅的实际困难,让她树立起生活的勇气。
“让群众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
作为一个民政工作者,张天华和弱势群体有着特别的感情,在他的身上,始终装着全镇困难群众的通讯录,民政服务对象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他时刻紧记在心。他凭着对群众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始终保持着扎实敬业的工作作风。他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认真倾听并仔细研究群众反映的诉求,准确分析其中合理的成分,耐心向群众做思想疏导工作,确保每一位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落实,使来访者满意而归。
2016年6月的一天,米粮镇民政办接到镇安县民政局救助站的电话,该站接收到米粮镇一名八旬聋哑老人。由于身患残疾,无法正常交流。张天华立即开车到镇安县城,把刘老接回米粮镇,暂时安置到镇敬老院,便开始帮助刘老“寻亲”。通过多方联系得知,早在1983年,前妻与刘老离婚后,便带着女儿离开了本地,随后,儿子外出打工也杳无音讯。老人无奈之下也离开本地,多年未归。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他每天工作之余,一边帮助老人联系亲人,一边照顾老人。六月下旬,在老人侄子的帮助下,找到了刘老的女儿。他向县民政局汇报刘老及其子女的情况,为刘老申请低保,解决刘老基本生活难题。
2019年3月,米粮镇开展低保重审工作,米粮镇门里村的一名妇女,到民政办反映其低保待遇被村委会取消,并反映低保退保过程中,村委会操作存在不合规等问题,张天华同志认真倾听,通过耐心劝说,平息其不满情绪,经过对低保相关评审政策和评审程序耐心细致的解说,这位同志暂时回去。经过多方了解核实,该户收入暂时提高,确实不能享受低保。他多方调查,深入农户家中,得知农户家庭成员患有慢性病,长期需要吃药治疗。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为其申请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有效缓解其家庭经济压力。
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是考验民政干部奉献精神和救助能力。2022年12月30日晚上,界河村农民谢某家中不慎失火,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子和粮食倾刻化为灰烬,受害户一时无法生活。他接到电话,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加救火,并和妻子协商,自费拿出1000元,购买米、面、米、棉被送到了受灾户谢某的家中。随后,他又协助向县民政局申请了专项救助资金10000元,帮助谢某渡过难关。
作为米粮镇人民政府民政助理员,张天华在当地群众眼里是个“很有权”的人。但张天华自己却认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就应该当作一份责任去回报人民。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做优抚、救灾救济和低保等工作时,他总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符合政策的事情,不管有多费力也要替群众办到。对不符合政策的,他都耐心讲解,做好解释工作。
担任民政所长十几年来,他经手的城乡低保、救灾救济、农村五保供养、优抚等各项民政工作,资金多,他都谨慎从事,客观公正按章照办,辛勤付出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供稿:杨远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