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村级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后,“一把手”的权力更集中、责任更重大,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会不会出现“一言堂”“一人干”“一班弱”的新情况、新问题?基于此,商洛市洛南县在2019年实现全县244个村(社区)“一肩挑”全覆盖后,就立足问题导向,大胆探索实践,从“一肩挑”干部中设擂台、拔旗杆,优中选优、示范带动,在全县组建了以3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智囊团”,合力攻坚,破解难题,使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引领力不断增强,党组织及书记“两个作用”更加凸显,成为催生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
严格筛选,让“智囊团”成员浮出水面。突出“五会”标准精准选。制定优秀村级支部书记“智囊团”成员标准,严格程序,层层筛选出35名“智囊团”成员。会抓党建。能履行好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主体责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会深入、掌握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到位,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共事,党员教育管理有方,作用发挥明显。会抓产业。实施“双建双带双提升”党建促脱贫工程取得成效,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期间作用发挥明显,有经济头脑和产业实体,致富和带富能力强。能立足村域实际、挖掘禀赋资源,带领党员群众增收致富。会抓发展。思路开辟,创新意识强。能自觉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科学谋划村域经济社会发展,村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需求,产业发展明晰,村容村貌整洁。会抓治理。处事公开、公正、公平,群众基础好,感召力强,善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能抓好党建引领下的“德治、法治、自治”工作,乡村治理有效、社会安定和谐。会抓服务。能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一线工作法,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在便民服务、突发事件处理中表率及引领作用发挥明显。
赋予职责,对“智囊团”成员定向培养。“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越是艰苦环境、吃劲岗位,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砺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增长干部的才能。为发挥好“智囊团”成员“排头兵”“领头雁”作用,洛南县结合实际,赋予“智囊团”成员六项职能:参政议政。发挥智囊团党组织书记会谋事特长,邀请列席县镇两级重要会议,为区域科学决策、制定发展规划、破解发展难题献计献策。结对帮带。发挥智囊团党组织书记能管人善治村特长,通过组织其现身说法、结对帮带,为全县培养一批领导有方、管理有效的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发挥智囊团党组织书记能说会道特长,为全县培养一批用通俗语言、群众喜闻乐见方式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传授技能。发挥智囊团党组织书记“土专家”特长,为全县培养一批集体经济方面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矛盾调处。发挥智囊团党组织书记关于处理“家长里短”特长,为全县培养一批善于处理群众矛盾纠纷和综治维稳的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服务群众。发挥“智囊团”党组织书记爱农村、爱农民优势,传授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好方法,为全县培养一批爱群众、群众爱的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
事上历练,帮“智囊团”成员增长才干。通过建立县镇两“联管”制度机制,有效发挥村级党组织书记“智囊团”作用。建立定期座谈制度。县委组织部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智囊团”书记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改进方式方法,健全完善制度,更好地管理、服务“智囊团”书记,充分发挥其作用。坚持定期讲课制度。将“智囊团”书记纳入干部教育教训“师资库”,凡县镇(办)组织的村干部集中培训,邀请其现身说法讲党课、谈实践、讲经验、教方法。推行参政议事制度。在县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或党建联席会议、镇(街道)党(工)委会议中邀请“智囊团”书记列席,发挥才智、建言献策,参与重大事项科学决策。完善结对帮带制度。在本镇(办)或邻镇(办)为“智囊团”书记确定1-3名后进村级党组织书记,开展结对帮带,通过一线帮、现场看、实践学,提升村级党组织书记整体能力素质。开展巡回报告制度。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智囊团”书记巡回报告,通过在16个镇(办)巡回演讲,现身说法,发挥先进示范效应,通过身边榜样带动一批村级党组织书记。落实关爱激励制度。对“智囊团”书记作用发挥开展跟踪问效、定期考评,表现优秀开展关爱激励,优先组织外出学习培训,优先推荐学历提升;“智囊团”书记绩效补贴可在20%以内上浮;作为各级评优树模对象和“两代一委”推荐人选,并在公务员选拔录用中优先推荐或予以加分。
搭建平台,让“智囊团”成员各显其能。在这批村党组织书记“智囊团”的智力支撑下,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催生了许多“金点子”,在助推乡村振兴道路上结出了丰硕果实。支部“1+1”提升组织“硬实力”。古城镇草店村位于县城以东25公里处的玫瑰小镇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域,村党支部书记罗根朝有着10余年村干部工作经历,入选村党组织书记“智囊团”成员后,他围绕破解村支部与合作社支部不兼容的问题,村支部创新推行村社支部“1+1”联建工作模式,通过“四融四进”工作法,流转700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分红,带动全村贫困户及群众200余人常年进社务工,妥善解决合作社与群众务工纠纷40余起,实现年户均分红400元、年人均增收7000元,在他的带引下,草店村一跃成为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商洛市文明村。
新创推行的支部“1+1”模式,被县委组织部总结为支部“1+1”六联共建模式,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宣传报道。“双百考评”激发党员“新活力”。罗坡村党支部针对党员管理“软”和群众管理“散”的问题,对党员和群众实施“双百制”分类考评管理。
支部将党员分为在职类、无职类、流动类、老弱类,科学设定考评项目、考评内容和评分标准,鼓励党员履职尽责、创先争优。对群众进行“村规民约百分制考评”,结合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等制定多项制度和考评实施细则,设立奖惩机制。“双百制”考评,激发了激发党群活力,党员群众工作明显高涨。短短5年时间,罗坡村由昔日的贫困村、矛盾多发村、黄色预警村转变成为洛南县乡村治理的一面旗帜,被命名为“红旗村”,获得“省级标准化示范村”等荣誉,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腾讯为村”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观摩学习中,四皓街道柳林社区党支部书记胡鹏被罗坡村引入的“腾讯为村”智慧平台吸引住了,这个平台搭建起了“互联网+乡村治理”的服务模式更为有效,内设村友圈、党务、村务、服务“四大”板块,把村务、党务、财务在网络平台上实时展示,引导党员群众网络互动;对低保评定等群众关心的事放在网上“晒”,提高村级民主决策监督的广泛性。在服务板块,定期发布产品供需信息,及时将本村的土特产在网上进行销售。平台上的书记信箱,可供党员群众建言献策、表达诉求,书记在线及时解决受理,实现问题能反馈、信息早知道、沟通无障碍。
作为“智囊团”成员,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平台对新形势下城市社区治理具有现实意义,便利用短短3个月时间,就将这一平台成功引入到该社区治理体系中,让社区63名党员与20余名志愿者及700余户居民在线互动交流,信息传递方便快捷,这一模式已在全县35个社区普遍推广应用。(供稿:张龙 寇鑫 刘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