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优质资源 激发县域活力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10-27 20:48:45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记者王瑞鹏  王宇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省政府为积极推进县域发展,印发了《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这对于吸引优质资源,激活县域发展活力,推动县域乃至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洛南县委、县政府立足这一重大政策机遇,先行先试,在县域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初步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协同发展模式。
 
  洛南吸引优质资源,实现创新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洛南县委、县政府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全面用好西安等发达地区优质资源,激活了县域活力,实现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特色农业领域,与陕西中医大学合作,建设了一万亩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研究选育出2万株第一代优质连翘种苗,为培育商翘1号奠定了坚实基础。引进可实现年产值20.8亿元,利税1.5亿元的维维集团核桃深加工项目,直接或间接带动5000余贫困群众发展核桃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与中国供销集团社员网合作,打通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合作近一年来,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在现代工业领域,按照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尾矿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赣州稀土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合作,成功研发了钼尾矿回收稀土等多项尖端技术,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合作,利用钼尾矿为原料,生产新型环保建材,填补了国家微晶石品色单一的空白,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项目库。与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合作,建成了7条尾矿综合利用生产线,年消化尾矿40余万吨,产值3.5亿元,实现了生产固体废渣零排放,生产用水循环利用。在全域旅游领域,与陕西卫视合作,推进特色小镇“音乐小镇”建设、宣传和运营,县属旅游公司注入87.8年代故事广播公司35%股份,每日黄金时段专讲洛南故事,专题推介洛南旅游。为搭建“产学研”融合发展平台,与商洛学院等知名高校合作建设艺术学院,为“音乐小镇”提供强大人才支撑、营造浓厚艺术氛围。为深度挖掘洛南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共同开发洛南厚重历史遗迹和仓颉造字文化,助推洛南全域旅游跨越式发展。在新型城镇化领域,与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股权合作,组建了陕西首家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院,借助杭萧钢构核心技术,在陕南建立了首家钢结构产业基地,引领陕西绿色建筑产业发展。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编制了136个贫困村发展规划,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提供了遵循。在精准扶贫领域,与国开行、农发行分别达成了7亿元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8.19亿元重点项目建设贷款,积极探索实践金融扶贫4.0模式。利用贫困县IPO绿色通道政策,引进西安光机所拟作为上市平台公司,在洛南落地并运营。与省金控集团合作,为陕西欧标新星兔业扶贫有限公司、陕西坤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维维华山核桃产业有限公司合计争取7000万元资金支持,有力推进了洛南产业扶贫向纵深发展。
 
  洛南在引进优质资源,实现创新协同发展方面所做的尝试和探索,为激发发展活力,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但是,在发展中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优质资源倾斜发展主动性不强。科研院校等优质资源主体大都集中在西安等发达地区,大部分单位坚持“稳住就是利益最大化”,对产学研等创新协同发展重视不够,合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二是金融机构资金投放积极性减弱。受国家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政策限制,部分金融机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对县域经济的资金投放审批愈加严格,加之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扶持资金撒了“胡椒面”或者配置给了低端要素资源,制约了县域创新协同发展。三是沟通协作机制不够顺畅。科研院校等优质资源主体与县级政府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加之县级政府缺乏合作信心,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对接沟通不够,缺乏务实合作举措,导致省级优质资源与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对接不够充分,影响了创新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优质资源与县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的优势
 
  县域经济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各大项目、各项政策和各个指标的完成都要县域经济来实现。县域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优质要素需求巨大,是省级部门“产学研”下移转化的承接载体,双方优势明显,合作基础扎实。
 
  县域经济是优质资源孵化载体。陕西共有230家科研院校,108家大专院校,44家金融机构,优质经济、科技要素集聚,借助“军民融合、院地合作”政策契机,优质资源只有“走出去”主动为县域发展服务,“请进来”积极与地方合作对接,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受土地、政策、资源、劳动力等因素限制,多数优质资源转化发展较慢,而县域经济面临加快发展的迫切需求,与西安等城市相比,在土地、矿产、政策、资金、产业等方面将为实现协同发展提供最大限度、最优诚意的支持,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高级整合,有利于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孵化载体,形成产学研发展新格局。
 
  优质资源与县域合作空间宽松。县域经济正处于产业升级发展关键时期,人才、现代科技等优质资源对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大、需求旺,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但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现代科技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在结构、质量和水平上不完全匹配。西安等发达地区优质资源主体,尤其是科研院校在政策、创新机制、舆论空间等方面发展空间较为宽松,能够放开手脚与县级政府进行深度合作,将更多政策、资金和人才等优质资源倾注县域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双方互补效应明显,合作空间广阔。
 
  协同发展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中央和省上先后出台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主体理所应当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倾心回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协同发展有利于创新“金融蓝海”。受现阶段中央金融调控政策收紧影响,县级政府融资越来越难,而高校、科研院校等单位融资政策方面相对比较宽松,融资空间潜力较大,并且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校资产优质、信用等级较高,历史债务较轻,若省级层面出台协同发展金融支持政策,必能盘活资产价值,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金融扶贫、助推产业发展的“金融蓝海”。
 
  优质资源与县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的建议
 
  实现创新协同发展,省级层面和县级政府都不能只顾自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要建立健全“上引下联”合作机制,不断加强沟通对接,实现各领域、全要素、高水平的融合,努力促进更多优质资源主体积极主动将更多的优质资本、理念、团队、技术、管理市场要素向县域倾斜,实现双方高质量发展。
 
  省级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优质资源“下行入县”。2019年,西安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36.1%,创新资源、产业要素高度聚集,是全省追赶超越的主要支撑。创新协同发展是省上实现转型发展和扩大战略板块的必然趋势,要充分利用西安等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优势,打破“马太效应”,推动优质资源“下行入县”,提升全省整体创新力和竞争力。省级层面应在以下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一是出台相应配套政策。省级层面应顺势而为,及时编制健全县域协同发展专项规划,在全省范围内优化优质资源配置,实现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在政策制定中可确定省级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等优质资源主体对接联系包扶一至二个县(区),形成“百企、百校和百院进百县”格局;省级层面应在省级财政预算中确定一定比例的专项扶持资金,专门用于发展县域产业,同时配套投资风险保障政策,解除后顾之忧;应出台相关条例,鼓励科研院所或科研人员,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县域企业开展合作,建立“连利连心”等牢固长久的合作机制,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形成产业发展和“科技企业家”培育双赢局面。二是强化合作机制考核。在省级优质资源主体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责任考核中,适度设置资源“下行入县”考核指标,给予“好单位”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全面夯实协同发展主体责任。但是考核要坚持鼓励引导、逐步推进、适当加压的策略,以防过度考核出现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影响创新协同发展实效。三是强力推进合作落地。当今社会,各方联系日趋紧密,市场主体关起门来搞科研、搞教育、搞建设,不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无法产生创新驱动效力,无法体现经济和社会价值。省级层面应将优质资源主体联系包扶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督查督办范围,加大督查力度,构成“上压下联”态势,推进合作落地生根。四是培育科创协同发展联合体。省级层面应立足陕西优质资源,制定《陕西省创新协同发展5年规划》,利用3至5年时间,在西安高新区科创示范园、西安航天基地、杨凌农科基地、三星半导体基地、西安-西咸云计算服务创新中心、渭南高新3D打印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宝鸡国家钛谷等已有规模的科技创新园,培育10个左右科技含量高、产业竞争力强、市场效益好的产业科创协同发展联合体,助推陕西经济社会奋力追赶超越。
 
  优质资源主体应主动下移资源,构建协同发展新机制。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多数优质资源主体拥有“新原料、新市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等“五新”要素,任何经济要素只有流动起来才具有生命力。县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对西安等发达地区市场准入条件较低,新技术转化成本较低,对新兴科技渴望度高,是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优质资源主体应当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强强联合”助推资源“下移”。优质资源主体要根据自身需求,单独或主动联合大集团、其他“好单位”,实施新科技等优质资源下移入县,缩短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主动创建优质资源供给库,主动向县域开放,创造供需自由匹配良好条件。
 
  县级政府应主动招引对接,深化协同发展新机制。营商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县级政府要把创建良好营商环境作为当前吸引优质资源的重要抓手。一是坚持创新开放发展。创新、开放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县级政府要积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贫困县(区),更应把创新开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统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统筹科技、教育、人才、经济等领域改革,积极扩大开放合作,鼓励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合力。二是坚持协作互动发展。县级政府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统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优势资源,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完善产业园区、孵化器等载体的运行机制,推动技术创新转变为技术、产业、金融、管理、商业模式等综合创新,构建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三是坚持重点扶持政策。县级政府要对掌握的资源做到心中有数,积极整合优质资源、资金和技术力量,主动深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优质资源,每年可集中不少于5000万元的产业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投入3至5年时间,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科创协同发展,激发发展活力,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