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宁强县:家庭农场托起农户“小康梦”

2021-09-24 10:21:22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金秋九月,稻谷飘香。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在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的映衬下,一排排黑色食用菌大棚与一块块金色稻田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大棚里,三十多位村民正在采摘、转运、加工丰收的香菇、猴头菇等食用菌,忙得不亦乐乎。
宁强县永定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永定等人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吴天文 摄
王永定的妻子彭慧玲等人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吴天文 摄
王永定等人正在转运刚采摘的香菇。吴天文 摄
        “虽然今天是中秋节,但我们不能放假过节啊。因为大棚里成熟的香菇、猴头菇需要及时采摘,采摘回来还要及时剪把、挑选、冷藏、烘烤、包装、销售等。”近日,宁强县永定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永定笑呵呵地对笔者说,“其实我一直都这么忙,每天至少有三十多人在我的农场里干活。这几天又是香菇、猴头菇采摘旺季,如果不及时采摘就会长老不值钱了。今年的产量、价格、销路都还可以。再过几天,我又要给江苏的客户发8吨干香菇、猴头菇……”
工人正在剪香菇把等。吴天文 摄
王永定夫妇在查看准备冷藏的香菇。吴天文 摄
王永定等人正在将烘干的香菇装袋销售。吴天文 摄
        今年37岁的王永定是土生土长的巴山人。前些年,他和妻子彭慧玲一起外出打过工。2015年,他们返乡创业——贷了5万元贴息贷款、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中蜂产业,并成功注册了自己的家庭农场。2016年,他的蜜蜂从起初的50多箱发展到300多箱,实现经营性收入15万元,挣到创业后的“第一桶金”。2017年,他自费外出考察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回来后通过镇村组流转土地100亩,多方筹资45万元,建起40座标配大棚,开始种植金木耳、香菇、猴头菇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剩余的50亩地他种了无公害水稻,实现年营业收入百万元。他家不仅率先脱了贫,还带动周围50多户农户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他的家庭农场生产各类袋料食用菌70余万袋,采收猴头菇等珍稀菌类3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400余万元,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收益23万余元,还提供务工岗位2000余个,辐射带动周围农户生产就业增收50余万元。
王永定正在大棚里直播猴头菇。吴天文 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8年9月,王永定的家庭农场被宁强县人社部门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2019年4月,他被汉中市表彰为产业扶贫“十佳脱贫明星”;2020年10月,他的创业脱贫事迹被人社部确定为全国优秀案例并赴北京作了交流发言。
王永定的妻子彭慧玲正在大棚里直播采摘猴头菇。吴天文 摄
        “王永定这小伙子是我看着长大的。他不仅非常勤劳朴实、特别能吃苦,还聪明能干、信心满满。尤其在我们这里发展这么大的产业很不容易,不仅要有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魄力,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管理能力,更要有一副热心肠——就是自己富了,还愿意带领大家共同致富。”60多岁的老闵坐在凳子上边挑选香菇边对笔者说,“王永定就是这样的人。我们来这里干活,每天至少挣60元以上,一个月要挣2000多元,有时还要给我们管饭。像我这么大年龄的老人,出门打工没人要了。幸亏他办了这个农场,几乎每天都有活干,我们增收致富再不用愁了……”
        王永定夫妇不仅富有经济头脑,思想也很前卫为了应对疫情影响,顺应时代潮流,2020年,王永定又支持妻子彭慧玲搞起了直播带货,用社交电商卖起食用菌和蜂蜜产品,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妇女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猴头菇西施”。“我在社交媒体上把食用菌和蜂蜜生产的全过程直播给消费者看,让大家买个放心。”彭慧玲对笔者说,“通过网上直播售货,每年可增收五六十万元呢。我每天都会直播几次。有时我忙了,老公就直播……”
王永定的食用菌基地被汉中市、宁强县科学技术协会确定为科普示范基地。吴天文 摄
        谈起今后的发展,王永定说:“我要依托科技创新,把我的家庭农场办得红红火火,开发巴山‘绿珍’系列农产品,通过科技引领延长食用菌产业链,为建设‘电商网红小镇’‘蘑菇小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奔小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