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精神创百年新东岭——记东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李磊

2022-06-15 11:17:03 来源:西部决策网
       “大散关、青铜器,陈仓古道,秦汉必争地;尊周礼、神鸡啼,CCBD,中央金融区。”从这栋203米的宝鸡市超高层地标俯瞰,雨中一座宏伟的廊桥横跨渭河两岸,南边石鼓山,北边金融区,仿佛在这座城市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开辟了一条山水园林、路桥高楼为一体的崭新生态城。
 

 
       见到李磊的时候,就在这座生态城。落地窗外的廊桥在雨里静默着,它以“东岭石鼓文化廊桥”命名,与十里铺堂、和园园林、渭河北岸景观一起为当地居民出行打通了一条富有历史积淀和文化意境的新通道,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居民幸福指数。而这些关乎民生,人文气息浓厚的独特地标,是由东岭集团出资上亿元,无偿捐建的。
       两代人的“执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想,可能在这个集团里面,没有人像我这样对东岭有更多的执念,这执念就是希望东岭好。”李磊说。
       作为东岭集团党委书记、总裁,掌舵企业刚满一年半,李磊的人生已经和东岭集团、东岭村的未来血脉交融,休戚与共。
        对于不熟悉的外界,对于东岭集团的认知,大抵是一段“一家村办集体企业发展成中国500强”的造富传奇,但据李磊介绍,东岭集团最早并不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1996年的时候,父亲李黑记把自己和团队挣到的6800万元,包括父亲个人的全部积蓄,都拿出来捐给了东岭村,让东岭村从此成为了集团的大股东。这才有了李黑记为首的第一代企业创始人把“村企合一、以企带村、共同发展”的创新体制在东岭践行了43年后,把一个贫穷落后的西北小村,变成了“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户均资产超过500万元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当代传奇。
       东岭集团的外墙上有一行字特别打动人:“容天下人,干天下事”。
       “我们在1996年之前就解决了‘为谁干’的问题,并且帮助国有企业改制,做了非常多的兼并重组,解决了大量不良资产,吸收了全国各地的人才和就业,我认为这是企业应有的胸怀,也是给社会的最大公益。”李磊说。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在上海陆家嘴设办事处、最早一批建立企业“合伙人”的东岭集团,如今分公司和业务部遍及全球,但它“村企合一以企带村”的原则坚持不变。
      “我生是东岭人,死是东岭鬼,一辈子哪儿也不去,就在东岭了!”李黑记操着一口浓重的陕西话说。
       而生长于兹地、海外求学归来的李磊,怀揣着他和父亲两代人对东岭共同的“执念”,背负起了这片传承了43年的热土和精神,开始了新时代里属于他的出发!
       18岁的“成人礼”
        一袭干净干练的白衬衫,对面的李磊笑着说:“父亲1992年就去俄罗斯,2000年去到南美和非洲拓展业务;姐姐2001年就出国读书,比我早了4年——我记得很清楚,第一年回来时还给我带了一块SWATCH的限量手表,当时刚上五六年级,特别喜欢。”
       2004年,李磊17岁,开始踏上了他独自一人对异国土地的真正探索。李磊和英国结缘,源于对英式音乐的喜欢,这让他对这个国家的文化充满好奇。在李磊看来,自信是这个国家的底色,根植于文化血脉里。而初到英国在寄宿家庭度过的3个月,给了他生命中的深刻记忆。
      “住在一对80岁左右的英国夫妇家里,没多久就赶上我的18岁。那天一起床,老奶奶给我做了个小蛋糕,到了语言学校,到处都是‘Happy birthday to Li’,仪式感很强。英国人从不会主动告诉你热情和冷漠,但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传达对你的关注。”李磊说。
       感受了一把“英式浪漫”的李磊,在寄宿家庭的日子过得飞快。这个不大的空间里,他结识了中东的土豪,见人就送套娃的俄罗斯人,还有奥地利和乌克兰人。
       让李磊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做Michael的朋友,父亲是加拿大人,但Michael是巴西人,却住在美国,对加拿大和美国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又在英国上学,还会说巴西的葡萄牙语、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
       “那年Michael15岁,他每天都在不停地打字。我问他到底在干嘛?他说我在回复员工的邮件。Michael说他有一个公司,大概10个人左右。我问这公司是你家里的还是自己的,他说这是我12岁时候创建的,现在我15岁,需要每天给员工们布置工作。”这个12岁就创办公司的15岁孩子给李磊的触动很大,“我当时就觉得,原来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在于如何利用每天的24个小时,这件事转化给我很多的正能量。”
        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回国假期。首都机场,母亲在看到他的一瞬间,眼泪刷地下来了。她面前是离家一年暴瘦10公斤的小儿子。但从65公斤到55公斤的日子里,高中生李磊学到了三件事情:首先是表达,要敢于去通过自己所有的方式方法去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是了解,通过一切所掌握到的信息方式去了解别人想法;最后是在了解了自己想要什么,和对方想要什么的同时,想清楚自己和对方要共同去干成一件什么事。
       强国梦生根
       英国求学经历于李磊而言,更像是“自己跟自己的一个故事”,“就是不会无聊,因为自己有很多事要干。”他觉得“和自己独处是一门必修课”,自认为这方面的能力很强。
       上大学开始,李磊每年都会回一次国当见习生。2008年,他第一次去企业下属的冶炼厂实习,经历了他“第一次价值观上的最大触动”。
       为锻炼儿子,李黑记让冶炼厂的负责人对李磊的身份保密,整个实习期间,李磊是一名普通工人,和工友同吃同住。
       6到8月,关中酷暑,高温难耐。第一次穿厚工服和胶底劳保鞋,李磊脚被磨破了,他毫无怨言,觉得“这不算啥,反正打橄榄球时脚也磨破过”。但不久后,他开始难受,因为“车间的技术活不会,机器又怕给人弄坏了;体力活也不行,跟工人比起来力气实在太小了”。
       李磊开始思考,自己到底能在这个集体发挥什么作用。他决定给车间工人做个电子档案,方便办公室统一管理。给每个车间工人拍照时,那些黝黑的看不清是谁的脸,给了李磊内心非常大的触动。
      “我极其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把每张工人的脸过了一遍后,我会觉得,中国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我们很多人不问‘为什么让我这么干’,只要告诉他‘想让我怎么干’!”
       怀揣着对一线工人的理解和心疼,李磊认知到了工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种认知在消化后输出为三篇实习文章,这三篇文章迄今让父亲李黑记记忆犹新:“李磊第一篇文章写的是,对照国外,中国的产业工人太苦;第二篇写的是现有职工待遇太低;第三篇开始思考想要解决问题,他说要学习先进,改变落后生产力!”
       一线工厂的暑期实习,让李磊彻底改变了研究方向,本科和研究生论文都选择了工业相关领域,包括全球供给关系格局分析等--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工业强国强企梦,已经在成长中一点点生根。
       让“组织”更高效
       李磊清楚记得自己入职企业第一天的工作是读东岭集团的发债资料。“以前看东岭,是父亲嘴里的东岭,是村民眼中的东岭,是社会上大家评价中东岭。真正看了发债资料,才知道一个企业的运行机制是怎么样子的,并且需要通过什么方式让企业变更好。”
       “我自己什么都不是,就是新手和菜鸟,我开始重新认识东岭。”从金融角度切入企业的打开方式,让李磊更加系统、全面地认知企业,每一天都在不断深入和进步。
       正是对于学习和创新的坚持,2020年,接手东岭集团副总裁的李磊,开始主导聘请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改革,并形成了“董事会定方向、提思路、当参谋,总裁班子抓大事、抓改革、促发展”的新格局,确定了“十部一室”的集团组织模式,并以此目标从上而下全面变革,优化管控机制、赋能组织活力。
       “大概花了小半年时间,做了集团组织架构的转型。主要针对‘重经营轻管理’带来的人才、风控等方面进行了革新。原来的模式,当市场发展好的时候没有问题,一旦市场出现各种波动,如果企业还是完全放权管理,就会遇到非常多问题。制度管人、系统管事,标准化、数字化这种方式,很少的人可以管很大的体系。集团1.8万人,所需要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半径都不同,我们不能拿一把尺子去量全世界。”李磊说。
       改革就会有阵痛,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有分歧和争议。李磊非常理解这种阵痛,因为制度本身会触碰固有利益,但改革会让企业迭代更快,竞争而高效。
       李磊认为,东岭本身是有竞争文化基因的,父亲那一辈,正是东岭“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竞争文化,让企业在最困难的时候生存下来,最终在特别艰难的时候找到了发展方向。
       穿越“周期规律”
       “在过去这40年的时间里面,东岭在一个传统行业不断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历练。接下来的时间不会比这40年更轻松,外部环境会越来越艰难。”李磊清晰地认识到,唯有挖掘企业优势领域的不断创新,东岭这艘船才能驶向更长远的地方。
       在李磊主管国际贸易板块的时候,东岭集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进出口额度逐年递增,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有色原料进口商之一,外贸总量位列陕西省第二、宝鸡市第一,在提升品牌国际参与度的同时,也让企业提升了区域国际竞争力。
       面对全球化的大宗商品市场,他倡导成立了“黑色研究院”和“有色研究院”,收集现货数据,研判期货行情。在李磊的蓝图里,接下来要靠创新把东岭的纯经营业务板块,逐步转变为一个“以交易促进服务”的平台。于是便有了2018年成立的商品研究院——为多元化发展和整个行业上下游提供数据技术分析和市场走势研判。
       研究院的商业逻辑是这样的:通过获取到的一手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二次开发,结合市场现有价格以及当前整个供给关系,形成研究院独家的产品价格模型。
       “这个模型的核心是因为我们有40年的大宗商品历史数据的积累,我们比别人更先知道市场发生了什么,以及客户的需求在哪儿,然后把我们预判到的趋势告诉客户,为他提供精准服务。这种粘稠度非常重要,也进一步锻炼了我们预测市场、判断市场、运算市场以及最终推动市场健康发展的能力。创新让企业变得更有价值。”
       李磊沉稳地表示:“经济周期上行的时候,资源很重要,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渠道很重要。我们抓住了这个规律,然后去尽可能做一家穿越周期的企业。”
       制造业“核武器”
       李磊认为,数字化才是传统制造业的“核武器”,是企业真正的未来。从智能物料管理系统、车间高纯度锌水自动浇筑,到传感器记录取代人工抄表和数据化自动分析,3年以来,李磊投入了很多心力在研究企业的数字化建设,集团围绕自动化改造和数字化体系搭建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运营。数字矿山、智能矿山将为矿山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仓储物流将通过一个聚合中心实现产融结合,让产业实现区域性协同发展。
从工业互联网的角度看,李磊认为东岭会真正实现内部的“能耗双控”和“降本增效”。
       “前几年高温高危作业区域还都是人,但现在全换成了机器手臂,一个手臂的投入回报期就三四个月,但改变非常迅速,整个物料进出系统逐步实现自动化,加快决策精准;随着技术应用的逐步普及,大宗商品将不会是一个占压资金又流转很慢的行业,它未来有可能会成为一种金融交易标的物。自动化、智能化,到最后数字化——让一个企业变得高效,这一点我非常期待。”李磊说。
        创百年新东岭
        “天气好的时候,你不可能超过15辆车,而阴雨天的时候却可以。”李磊非常喜欢F1知名赛车手埃尔顿塞纳的这句话。
       “这是他无数次挑战、撞车、失败、成功之后的总结——危机即机遇。人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力量会驱使你去干自己一定要干成的事。95%的人会因为对未知的恐惧错失,只有5%的人最终把未知变成了机会。”李磊从不评判他不了解的事物,他会认真学、仔细看,但凡有了一定思考,他一定会说、会做,因为那时已经准备好。
       李磊的危机感非常强,一方面是父亲的影响,他习惯称呼父亲董事长,这位自己手写稿能堆满一个保险柜的董事长非常喜欢学习、思考和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是他对所处市场所在行业时不我待的判断。
       “外界每天都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想到一件事,有1000个人会同时想到,当我们想去做时,也许别人会比我们更快,资源更成本更低,做法更先进、理论更强。”
       李磊的逻辑里没有“接班”两个字,他不认可“接班人”这个词。他认为企业的财富并不能被接手传承,传承是一种基因,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他更认为自己是“创二代”。
        在李磊看来,父辈能力很强的时候,就会给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当身处优渥的环境之中时,下一代几乎不可能有比上一代更强的欲望去“穷则思变”。“所以这时候我父亲给我的方向和目标不能称之为我的目标,我自己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
       在李磊心中,父亲是伟大的,是富有极大牺牲精神的。正是因为这种“埋骨东岭”的牺牲精神,让父亲能够带着他“创一代”的兄弟们,把东岭从一个小山村,传奇地变成了一个现代化企业、现代化城市集群,还有着全球的业务布局;作为“创二代”,李磊既要理解这个企业过去走过40多年的辛酸史,更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企业的文化传承。
       “我从董事长身上看到了很多和别人不一样的文化,这就是东岭文化,是东岭真正要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我觉得如果所有的人都理解董事长的这种文化内涵,我相信哪怕注销了再重建,我们的企业也会在传承。”
李磊笑着说:“其实谁做这事并不重要,只是恰巧董事长选了我,董事长可以选其他人,但他选我,我就要把事干好了。”
       内敛的李磊很喜欢“韬光养晦”这四个字,在默默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希望尽可能让企业变得更有尊严。但他的原则也特别明晰:“只要谁触碰了东岭的底线,也就是触碰到了我个人的底线。这种感情,应该就是已经血脉相融的,患难与共。”
       35岁的李磊有远超同龄人的“稳”,大概就是从这种“患难与共”中生长出来的惊人的“长远意识”。“我们考虑企业是3到5年的发展,考虑村子是15年到20年的发展。东岭村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老龄化:我父亲60岁,我们这辈三四十岁,我们的孩子七八岁。让这批孩子到他们五六十岁时,东岭还在,东岭集团还在,需要我们这辈人做很多准备,然后让他们再去奋斗。这样才有可能完成百年新东岭的目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可以用这句诗来解读李磊,但依然不够解读一家矗立中国大地43年的民营企业。


      人物小传
      李磊,1987年出生,陕西宝鸡人,中共党员。英国莱斯特大学毕业,管理学硕士。2013年参加工作,现任东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
      先后荣获“陕西青年五四奖章”“宝鸡市劳动模范”“宝鸡市外经贸专家智库专家”等殊荣,同时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铅锌分会第三届理事会轮值理事长、陕西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宝鸡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等社会职务。
       企业简介
       东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岭集团)是1979年由村办集体企业发展而来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2021年总收入1327.66亿元,位列2021“中国企业500强”第187位,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5位。
       集团总部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拥有员工1.8万余名,下辖100多个成员企业(公司),分布在上海、天津、重庆等40多个中心城市,主要涉入贸易供应链、实体制造、地产服务三大产业板块,业务布局全国,辐射全球市场。
        43年来,东岭集团始终践行“以企带村、村企合一、共同发展”的创新体制,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东岭村建设成为“西部第一村”“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十强村”。村民人均收入超10万元,户均资产超500万元。
       东岭集团积极承担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先后参与10多家濒临破产的国企改制,安置上万名国企职工。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修路架桥、捐资助学、扶贫帮困,近年来累计捐资超过3亿元,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企业”。(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