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代码筑梦 用匠心逐光 ——记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鸿蒙应用开发赛项银牌获得者杨凡

2025-11-26 17:14:41 来源:西部决策网

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上,陕煤地质高级技校青年教师杨凡紧攥银牌,奖牌的重量让他想起过去10个月里敲击键盘的千万次回响。作为鸿蒙应用开发赛项的银牌获奖者,这个横跨工控与移动端开发的"跨界选手",用一行行严谨的代码,在国产操作系统的赛道上,书写了新时代青年工匠的成长答卷。

20251126171752308-10-ff4d5.png_scale.png

初心如磐 与鸿蒙结缘

鸿蒙应用开发作为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新增的国赛精选项目,是国家信创战略在技能竞赛领域的具体体现。杨凡虽拥有机械电子工程的专业背景和多年软件开发实战经验,但鸿蒙应用开发对他而言仍是全新领域,都需要他从零开始钻研。2024年末,当得知学校组建鸿蒙应用开发参赛团队时,他毫不犹豫地毅然加入,开启了从熟悉领域向新技术探索的跨界逐梦征程。

对杨凡而言,此次参赛不仅是技能竞赛,更是响应国家信创战略的责任担当。从工控类软件开发到手机端应用开发的跨越,从熟悉的编程语言到全新的开发框架,他以空杯心态投入学习,将每一次挑战都视为成长的阶梯,在跨界探索中不断突破自我。

攻坚克难 淬炼技能锋芒

备赛之路没有捷径,唯有日复一日的深耕细作。从2024年12月参加鸿蒙应用开发培训,到2025年5月省赛突围,再到9月国赛夺牌,杨凡经历了长达10个月高强度集训。初期面对鸿蒙系统独特的语法逻辑和数据库调用方式,他也曾遭遇瓶颈,尤其是数据库编程和网络通信模块,与传统开发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为攻克难点,他每天坚持8小时以上训练,从研读官方文档、拆解企业前沿项目入手,逐行分析代码逻辑,将核心知识点与函数用法牢记于心,如同背诵公式般反复巩固。

备赛初期,他采用“每日双模块交替集训”模式,白天聚焦核心模块深耕细研,晚上集中复盘当日训练疑点、难点,通过“学练结合、以复盘促提升”的闭环训练,确保每个模块技术要点都达到精通掌握的水平。备赛后期,杨凡在实践中总结形成“先构框架再写代码”的科学方法,动手前先系统梳理产品逻辑架构与细节设计,精准规划开发流程,有效规避因框架设计失误导致的返工问题,编程效率与代码质量实现双重提升。为强化难点知识记忆,他将复杂函数封装逻辑转化为标准化记忆模块,通过反复拆解理解、强化记忆实现灵活运用;同时坚持每日整理“问题清单”,对训练中出现的错误逐一分析根源、总结改进方法,在持续打磨中实现技能水平的稳步进阶。

从省赛突围到国赛冲刺,杨凡的训练模式实现了从“单一模块专项突破”到“双模块系统融合训练”的战略转变。在高强度、高密度的集训中,他不仅克服了初期“编程速度不足”的短板,更实现了从“技术掌握”到“高效应用”的能力蜕变,以扎实的专业功底、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坚韧的拼搏精神,为冲击赛事佳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团队聚力 筑牢逐梦之基

一枚奖牌的背后,离不开团队的坚实支撑。陕西工程科技高级技工学校为他组建了涵盖指导教练、陪练老师、后勤保障人员及企业一线工程师的专业团队,构建“每日训练反馈+每周考核评估+定期实战汇报”的科学训练体系;邀请企业工程师每周线上答疑,助力优化代码结构、探索高效实现路径;陪练老师在其状态低谷时暖心疏导,帮他调整心态重拾斗志;训练伙伴虽分属不同赛项,却始终并肩作战,共享技术经验、互勉共进,营造了浓厚的集训氛围。

学校不仅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更积极调配资源,构建贴近实战的训练环境。专项工作专班从训练计划的制定到技术难题的攻关,从后勤服务到心理调适,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这份来自团队的坚定支持与家人的理解包容,成为他突破瓶颈、坚持不懈的强大动力,也让他深刻铭记:这份荣誉凝聚了整个集体的心血与智慧,属于每一位并肩前行的支持者。

初心不改 传承技能薪火

站上国赛赛场,杨凡始终保持着亢奋而沉稳的状态。第一个模块的顺利发挥为他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对各模块的考验,他凭借扎实的准备和清晰的思路稳步推进。尽管在界面渲染模块因时间紧张未能提交最终优化版本留有遗憾,但整体稳定的发挥让他最终收获银牌,实现了赛前预期。

此次参赛让杨凡对鸿蒙应用开发领域有了更深的认知:“鸿蒙生态才刚刚起步,它的基石牢固、产品稳定,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作为兼具企业实战经验与教学经历的技能人才,谈及下一步计划,他说:“我将把赛项标准与训练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产教融合,提升鸿蒙应用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出学校鸿蒙应用专业的硬核品牌。”(文/谢晓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