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镇巴县三元镇:林下生金,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新画卷

2025-11-25 16:30:31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茂密林木之下,天麻破土,中药材飘香,特色养殖生机盎然——这不是遥远的愿景,而是镇巴县三元镇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20251125163534659-56-ccb25.png

近日,三元镇隆重召开“十五五”林下经济发展项目谋划研判会,与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描绘三元镇林下经济发展新蓝图。作为秦巴山区生态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元镇正积极谋划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生态禀赋:秦巴山区的绿色基底

三元镇地处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秦巴山区腹地,全镇林地面积达30.29万亩,覆盖率超50%。这里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林木茂盛,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为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发展特色林下产业的理想之地。

依托这一优势,三元镇积极践行“林业经济向工业经济靠拢、经济林向主导产业靠拢、林下经济向特色产业靠拢”的发展策略,推动林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柳坝村集中连片建设的80亩核桃示范园,便成为区域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

多元发展:林下经济的立体格局

在这次谋划研判会上,三元镇提出构建“林上采、林下种、林中养、林间游”立体发展体系,着力打造具有秦巴山区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集群。

在林下种植与养殖方面,三元镇重点发展天麻、大黄、茯苓等道地中药材,充分依托秦巴山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结合现代种植技术,建设集中连片的林下中药材基地。目前,全镇中药材、木耳、香菇、山野菜、茶叶等林下种植产品年产量已达5吨。同时,积极利用林地空间,发展生态乌鸡、蜜蜂等特色养殖,乌鸡、跑山猪等林下养殖规模达到3.2万余只(头)。这一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林下经济产值大幅提升,形成了“以林养牧、以牧促林”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林间旅游方面,三元镇坐拥亚洲最大的原始木竹林(占地49.6万亩),及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天坑地貌资源,如直径100米、深180米的“最美心形天坑”——天悬天坑,以及口径达520米、深度320米的全球海拔最高天坑——圈子崖天坑,此外还有凌冰洞等自然景观。依托这些优质生态资源,当地正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等特色项目。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产业未来

三元镇在“十五五”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中,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计划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培育专业人才,提升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将重点建设一批林下经济科技示范基地,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提升农户的种植养殖技术水平。

同时,积极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林下经济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振兴乡村:绿水青山的发展答卷

三元镇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更带动了群众增收,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三元镇有效解决了林业生产周期长与群众短期增收的矛盾,实现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的良性发展。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收入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订单收购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方式,成功带动全镇约1.2万户农户融入林下产业链,实现户均年增收超过1800元,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续动力。

漫步在三元镇的林间小道上,可见村民们在林下忙碌的身影。中药材在树荫下茁壮成长,生态乌鸡在林中自由觅食,蜜蜂在花丛间翩翩起舞——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三元镇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

随着“十五五”规划的深入实施,三元镇将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子,让秦巴山区的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金山银山。(供稿:沈静文 刘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