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记者帅华锋)春日琵琶洲碧波映云,夏日荷花池游人如织,秋日漫山红叶似火,冬日民宿暖意融融——如今的站儿巷镇,正以党建为“红色引擎”,以景区建设为“发展支点”,在农旅产业深度融合中,勾勒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荣的鲜活画卷。
组织筑基:建强“红色堡垒”,锚定发展方向
镇党委始终以“组织筑基”为核心,将党建引领贯穿景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确保发展不偏航、行动有力量。通过统筹政策、资金、人才等关键资源,推动全镇旅游资源从“单点散落”向“串珠成链”跨越:成功创建琵琶洲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培育藕香居国家乙级民宿,扶持嘉源山庄、祥和客栈等农家乐、农家客栈落地运营,推进蜂业小镇、荷花池康养中心二期、冷水鱼场等项目建成投产;同步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篮球比赛等特色文旅活动,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体系,为景区高质量发展筑牢组织根基。
产业赋能:激活资源潜力,拓宽增收路径
作为连接周边四乡镇的重要旅游枢纽,站儿巷镇在积极争取上级文旅项目、夯实发展基础的同时,更聚焦“激发内生动力”核心,以党建为纽带破解“群众参与度”难题,让农旅发展从“政府推着走”变为“群众主动干”。镇党委依托琵琶洲3A 级景区,创新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由村党组织牵头,引导群众将闲置农房改造成特色民宿,把庭院菜园升级为“农家餐桌”,让分散的产业资源聚合成发展合力。截至目前,全镇已培育出四星级农家客栈2家、二星级农家客栈2家,二星级农家乐1家,其中80%以上的经营户为本地村民,部分农户通过出租闲置房屋、参与民宿服务,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均增收超3000元。针对农特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痛点,搭建“文旅节点展销+电商直播促销”双平台:在琵琶洲景区入口、民宿集中区设立“站儿巷特产展销中心”,将香菇、土蜂蜜、散养土鸡、手工腊肉等20余种本土产品进行集中展示销售,让游客“看得见、尝得到、带得走”。结合季节特色推出“春日赏花、夏日避暑、秋日采果、冬日康养”主题活动,形成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农事研学于一体的特色景点集群。
服务提质:党员冲锋在前,擦亮文旅名片
锚定“游客满意”导向,镇党委以党建统领服务升级,让文旅服务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在景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站”,组建由党员、青年干部、村民代表构成的志愿服务队,常态化提供景点讲解、应急帮扶、路线指引等“贴身服务”;每逢五一、国庆等旅游旺季,安排党员干部轮班值守,疏导交通、解答疑问,保障游客体验。深化“党建+景区治理”模式,联合镇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组建“党员巡逻队”“市场监督队”,定期开展安全巡查、食品安全检查,筑牢旅游安全防线;推行“党员联户”制度,组织党员与周边村民结对,上门宣传生态保护、文明旅游知识,带动村民主动参与景区环境整治,实现景区与乡村环境“共美共建”,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从昔日农田到今日康养胜地,从单一景点到全域旅游画卷,站儿巷镇以党建为“红色纽带”,串联起生态、产业与民生。如今,漫步这片土地,既能在嘉源山庄的木屋别墅中品味柴火鸡的鲜香,也能在星空房、船屋中感受田园诗意,一幅“农业强、农村美、村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党建引领下徐徐展开。下一步。站儿巷镇将以更实举措完善功能、更优服务提升体验、更活思路促进融合,让鲜红的党旗持续为文旅发展导航赋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奋力描绘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壮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