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特色农产“破茧成蝶”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11-19 16:52:01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近年来,神木市立足资源禀赋,锚定特色农业发展赛道,以设施农业为抓手、科技赋能为引擎,推动农业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特色高效”跨越式升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三农”动能,绘就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生动图景。

20251120115859260-23-702f2.jpg

大棚结出“致富果” 近郊农业焕新颜

寒冬时节,西沙街道铧西村的温室大棚内却暖意融融、生机盎然。种植户高文斌穿梭在翠绿的藤蔓间,仔细查看草莓挂果情况,脸上满是丰收的期待。“我们租地建了15座大棚,5座种草莓,10座种香瓜、葡萄。现在8亩草莓已经上市,能从11月卖到明年5月,光草莓就能产两万斤,游客还能来采摘,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20251120115903126-25-7ed06.jpg_scale.jpg

朴实的话语里,是神木发展设施农业带给农民的“真金白银”。依托大棚优势,这里的草莓上市早、采摘期长,清甜口感和优良品质让其成了市场“香饽饽”。每到周末节假日,周边游客驱车而来,在大棚内体验采摘乐趣,田园经济的热度持续攀升。

“我们立足铧西村、麻家塔村近郊区位优势,把设施农业作为特色产业来抓。”西沙街道工作人员王伟介绍,通过土地集中规划,两村累计建成90余座标准化温室大棚,实现新鲜果蔬“四季供应”。街道不仅协助完善灌溉、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草莓、香瓜、蘑菇等特色作物。如今,大棚产业不仅让种植户收入翻倍,更带动了周边零售、餐饮等业态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也随之壮大。

20251120115859058-39-74a35.jpg

科技赋能“智慧田” 现代农业提质效

如果说西沙街道的大棚是农户增收的“聚宝盆”,那么神木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则展现了科技赋能下现代农业的“高水平答卷”。走进园区,智能化、标准化的生产场景令人眼前一亮——无土栽培、水肥一体、智能温控,科技元素贯穿农业生产全链条。

20251120115859411-4-efcd6.jpg_scale.jpg

“我们的番茄采用河南引进的无土栽培技术,用椰糠块、椰糠条种植,一年能结34到40穗果,一穗果约300克。”园区智能温室管理员潘小志指着挂满枝头的番茄介绍,红色品种“564”、黄色品种“耶挪瑞塔”口感浓郁,除供应神木本地水果店,还销往鄂尔多斯、大柳塔等周边市场,供不应求。

20251120115859360-62-7199e.jpg

在蓝莓种植棚内,另一番科技助农的景象同样亮眼。整齐的种植槽内,蓝莓藤蔓舒展,花苞缀满枝头。“我们用无土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控肥,加上本地温差大,结出的蓝莓甜度特别高。”技术员苏晓诗笑着说,园区种植了“125”“F6”“F11”等多个品种,再过一周将投放熊蜂授粉,预计1月初就能挂果,届时又能迎来一波丰收季。

从西沙街道的“农户大棚”到示范园区的“智慧农业”,神木特色农业正以“多点开花、全域提质”的态势加速发展。一座座温室大棚,不仅承载着农民的增收希望,更见证着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历史性转变。如今,神木正持续完善产业链、打造农业品牌,推动特色农业向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供稿:王涛月 邓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