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一三一公司测绘业务跑出“加速度”

2025-11-14 16:35:20 来源:西部决策网

今年以来,陕煤地质一三一公司测绘院坚持走科技发展道路,在重大测绘项目中,成功使用无人机航测、井下三维激光扫描、微震监测、InSAR 技术、GNSS 实时监测等新技术,实现数据采集“精度、效率、维度”三重跃升,为自然资源精准监管、保障矿山安全、推动地质环境可持续管理等注入强劲动能,以科技创新赋能测绘业务跑出“加速度”。

五、高精度 “基准网”,开启动态感知智能监测新时代.jpg

空天地一体,无人机航测开启全域感知“新视界”

针对大范围地形测绘、矿业权核查、露天矿山监测、地质灾害调查等核心场景,测绘院将无人机航测技术深度应用于具体测绘工作。依托无人机“灵活部署、高效作业、高分辨率成像”优势,快速获取地表正射影像与三维实景模型,为自然资源现状核查、动态变化追踪、生态修复效果评估等提供“看得见、摸得准”的直观数据支撑。通过这一技术应用,让地表资源监管从“定期排查”转向“动态感知”,时效性与准确性实现双重突破。

井下三维激光扫描仪1.jpg

地下“透视眼”,打造井下实景“数字孪生底座”

针对井下复杂隐蔽的作业环境,测绘院成功引入井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该技术能够快速、精准捕捉巷道、硐室等地下空间的毫米级精度点云数据,并自动生成真实、可视化的三维模型。这一突破,不仅为矿井数字化建设、储量精准核算、通风系统优化绘就了精准的“地下底图”,而且为矿山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决策构建了可靠的“数字孪生根基”,让地下空间管理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

地层“听诊器”,筑牢矿山安全智能预警防线

在煤矿开采安全监测领域,测绘院以微震监测技术为核心,在韩城市、白水县等地配合自然资源监管部门,对开采煤矿工作面的岩层振动情况进行全天候、高精度监测。通过搭建 “资源越界开采智能感知 + 远程监管”系统,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数字化监测水平,实现超深越界开采“早识别、早预警、早制止”。依托地声智能监测监控系统,可精准识别放炮、采掘作业、微震震源等活动,预判矿山越界开采行为,最终实现超深越界行为 “精准定位、透明显示、实时预警” 的闭环管理,为矿山安全筑牢科技屏障。

一、空天地一体,无人机航测开启全域感知“新视界”.jpg

毫米级 “洞察”,守护区域地质安全屏障

为精准掌握矿区及周边区域的地表形变情况,测绘院充分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该技术能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InSAR 技术,大范围、高精度地监测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的地表沉降信息,并生成时序形变图,清晰呈现沉降趋势。通过对沉降趋势的分析,有效服务于采空区沉降监测、煤矿超层越界监测、基础设施稳定性评估,以及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为政府监管检查、矿山安全生产、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决策支持。

高精度 “基准网”,开启动态感知智能监测新时代

借助 GNSS 技术 “全天候、实时性、高精度” 的特性,测绘院建成了覆盖关键区域的 GNSS 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一系列永久性基准站与监测站组成,可不间断地获取毫米级精度的三维地表位移数据,实现从传统 “静态离散监测” 到 “动态连续感知” 的有效转变。通过实时捕捉地表极其微小的形变,为滑坡体监测、矿区地面沉降防控、矿山安全生产等提供 “第一手”最直接、最可靠的数据支撑,使地质灾害预警响应速度与监管效率大幅提升。

下一步,一三一公司测绘院将持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和融合创新与场景拓展,不断拓宽服务边界、提升核心竞争力,以科技为笔、数据为墨,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为坚实的 “测绘智慧” 与 “地理力量”。(供稿:梁卫涛  屈国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