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基层矛盾若不及时化解,易激化影响社会和谐。勉县公安局温泉派出所秉持“主防”理念,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构建“公安牵头、部门协同、村居参与、法理情融合”调解格局。今年成功化解80余起纠纷,实现主责纠纷100%调解成功,生动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群众筑牢平安防线。
多元联动解纷争,协同共治促和谐
基层矛盾常交织法律、情感与利益,单一调解难奏效。温泉派出所强化“公安 +”多元调解模式,精准匹配资源,形成化解合力。
关女士与曹老汉的建房风波便是典型。关女士忧心采光阻拦施工,争执中突发心脏病;曹老汉翻建危房手续不全,双方积怨包含宅基地合法性、人身损害赔偿等问题。派出所没有机械执法,而是迅速联动温泉镇城建、司法等部门,查明曹老汉手续不全事实,依法叫停施工,从源头消除矛盾隐患。随后,村民调解委员会、村警务助理等“本土力量”加入。他们熟悉邻里恩怨与乡规民约,一边向曹老汉儿女说明“动手虽不违法但需承担民事赔偿”,一边劝导关女士“阻拦施工并非明智选择”。
民警以法律为准则、以情理为桥梁,引导双方认清“对抗只会两败俱伤”的现实。最终,这场剑拔弩张的纠纷在多方协作下回归理性,双方握手言和,还明确了后续修缮的合法途径。
“公安主导 + 部门协同 + 群众参与”的模式,既解决了“谁来管”的责任分散难题,又通过专业与乡土力量互补,让调解既有权威性又有温情,为复杂纠纷化解提供了有效范本。
柔性调解化干戈,情法交融暖人心
并非所有矛盾都要“重拳出击”。对于情节较轻、双方有调解意愿的纠纷,温泉派出所更注重“案结事了人和”的修复效果,康先生与曹先生的停车冲突就是例证。
因顾客车辆挡道,超市老板曹先生与顾客康先生从口角升级为撕扯,曹先生动手致康先生倒地。案情虽简单,但简单处罚会让邻里关系恶化。派出所民警秉持“调解是解心结而非和稀泥”的理念,组织双方“面对面”沟通。他们没有机械划分责任,而是引导换位思考:对曹先生,民警指出“经营者有义务管理好门前秩序,动手必违法”,促使其主动道歉并承诺规划专用停车位;对康先生,肯定其对通行的合理诉求,同时引导其理解超市经营的不易。当曹先生真诚鞠躬道歉,康先生摆摆手表示“我也有冲动的时候”,一场冲突悄然转化为互相理解的契机。最终,双方不仅达成赔偿协议,更约定“以后有事好好商量”。
此类调解如细雨滋润,看似解决“小摩擦”,实则修复“大关系”,让社区的温情与信任重新焕发生机,为构建和谐社区注入温暖力量。
回访跟进固成效,长效护航保平安
调解协议签订并非终点,温泉派出所深知“矛盾易结不易解”,优化“回访 + 跟踪”机制,确保调解成果落地。
郭老太与陆老太家的修路积怨中,双方因历史宅基地纠纷借修路再度爆发冲突,多人撕扯中陆老太受伤。此案人员复杂、积怨深厚且无监控佐证,调查难度大。派出所民警连续多日走访当事人、证人,抽丝剥茧还原真相后,没有“一罚了之”,因为他们明白简单处罚会加深宿怨,甚至引发代际矛盾。于是,派出所领导牵头,由包片民警、社区干部和警务助理组成“攻坚小组”,反复上门分头疏导:从法律讲清“动手要担责”,从道理说明“远亲不如近邻”,从情感唤起“多年邻里情”。经过数十次耐心沟通,双方放下成见,签署调解协议承诺“不再因此生事”。
为防止矛盾反弹,派出所将此类案件纳入重点回访清单,通过电话询问协议履行情况,上门查看双方相处状态,及时跟进新诉求。一次回访中,民警发现郭老太对修路细节仍有顾虑,立即协调村委会优化方案;得知陆老太身体不适,主动联系村医上门检查。这些“额外”关怀,让群众感受到“调解有始有终”的温暖。今年,该所回访纠纷当事人12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真正实现“矛盾不反复、关系更融洽”。
从建房风波的“根源治理”,到停车冲突的“关系修复”,再到修路积怨的“长效护航”,温泉派出所用一件件“小事”的圆满解决,书写基层治理大文章。这些调解案例,既是“主防”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创新传承,让群众收获平安与幸福,这正是全体民警辅警的初心与追求。温泉派出所用心用情化解每一起矛盾,以多元调解连接民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主防”理念,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为辖区群众守护平安与幸福。(供稿:张华生 卢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