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近日,巴庙镇组织基层干部开展了大规模的走访入户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群众生活状况,倾听群众心声,同时积极宣传各项惠民政策,确保政策红利惠及每一位群众。

做政策法规“宣传员”,筑牢法治社会“思想墙”。干部们围绕乡村振兴、平安乡村建设、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重点工作,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让政策法规“活”起来、“实”起来。通过“入户走访+精准讲解”的模式,针对不同家庭的需求,用方言土语解读医保报销、养老认证、耕地保护等惠民政策;以“院坝会+互动问答”“小组会+案例分析”的形式,结合身边真实案例普及消防安全隐患排查、道路交通安全规则等法律常识,同时现场指导群众如何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有效提升群众对政策法规的知晓率、理解度和执行力,为构建守法明理的和谐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做民情问题“收集员”,架起干群连心“彩虹桥”。依托网格管理体系,干部们以“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为核心目标,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拉家常、聊近况,详细询问家庭收入、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产业发展等生活生产情况。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利益诉求,以及反映的基础设施维修、公共服务优化等投诉举报问题,镇村干部及时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截至目前,累计排查住房安全、饮水保障、就业帮扶等各类问题15个,其中11个问题已通过协调部门、对接资源等方式妥善解决,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贴心服务。
做矛盾纠纷“调解员”,守住基层稳定“安全阀”。“群众之事无小事,矛盾化解在基层”。干部们在走访中始终保持“敏锐嗅觉”,密切关注邻里宅基地纠纷、家庭赡养矛盾、产业合作分歧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边排查边调解”的工作原则,主动上门倾听双方诉求,用“情理+法理”的方式耐心疏导,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对于涉及多方利益、情况复杂的疑难矛盾,干部们及时详细记录矛盾细节、当事人诉求,第一时间上报镇级综治维稳中心,并全程跟踪协调进度,定期向群众反馈处置情况、做好解释沟通工作,确保矛盾不升级、问题不拖延,切实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做环境卫生“整治员”,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为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干部们率先垂范,化身环境卫生“领头雁”,带领群众开展“扮靓家园”行动。大家撸起袖子、拿起扫帚,对村内道路两旁散落垃圾、房前屋后的杂物堆积、河道两侧的白色垃圾等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清理;同时,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劝”的方式,引导群众从“扫干净自家院、摆整齐家中物、控好门前污水”的小事做起,主动向群众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讲解环境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逐步让“爱卫生、讲文明”成为群众的自觉习惯,共同建设“颜值”与“内涵”兼具的和美乡村。
下一步,巴庙镇将继续加大走访力度,持续跟踪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同时,还将不断创新政策宣传方式,提高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更多的群众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共同为建设和谐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 (供稿:康小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