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重阳又重阳。社区里的重阳活动,早已不是简单的节日仪式,而是给老年群体,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幸福补给站”。当老人们走出家门,与邻里围坐话家常、携手做游戏,那份热闹与温暖,恰是许多独自生活的老人日常缺失的“精神养分”。
对空巢老人而言,孤独往往比衰老更难熬。平日里冷清的家,因社区活动多了笑语;常年沉默的身影,在邻里互动中重新舒展眉头。一句“张叔,您这剪纸真好看”,一次搀扶着过马路的同行,这些细碎的温暖,让“空巢”不再“空心”。而这份邻里间的和睦,更是无形的“安全网”——谁家老人几天没出门,邻居会主动牵挂;谁身体不适,街坊能搭把手照料。这种守望相助,比遥远的牵挂更实在。
于子女而言,社区重阳活动更是“安心剂”。如今不少子女在外打拼,无法时刻陪伴父母,最忧心的莫过于老人的孤独与安全。当社区能定期组织活动,让老人有人陪、有事做、有乐寻,子女心中的愧疚与牵挂便少了几分。这不仅是替子女尽了“陪伴”之责,更搭建起了社区养老的温情桥梁。
重阳活动的意义,早已超越节日本身。它是社区温度的体现,是邻里情谊的纽带,更是破解“空巢之困”的微小却有力的尝试。多办一次这样的活动,就是给老人多一份温暖,给子女多一份安心。让重阳的暖意延续到日常,才是对“老有所乐、老有所依”最好的诠释。(文/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