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神南产业公司搬家中心特种车一队党支部精准施策、创新管理,将一度被视为难题的作业声场,转化为保障安全、提升效率的和谐韵律,在千米井下奏响了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的奋进曲。
精准把脉:于嘈杂声中辨识安全律动
特种车作业面,是声音交织的复杂场域:重型设备轰鸣、车辆往来穿梭、指令交互传递……在这看似混乱的声场中,蕴含着安全生产的密码。该区队深刻认识到,声场并非单纯的物理现象,更是安全状况的“晴雨表”、作业协同的“连接器”。异常的机械噪声可能是设备故障的前兆,指令传递的延迟或失真可能导致协同失误,而沉浸于过度噪声则易引发职工疲劳与判断力下降。
面对传统管理模式对声场维度重视不足的现状,党支部决定将声场管理作为党建融入生产的新切入点。支部党员骨干组成调研小组,深入井下跟班作业,通过长达三个月的持续观察记录,系统分析不同工况、不同环节的声场特征与潜在风险,绘制出首张“现场-风险”对应关系图谱,为精准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份凝聚着一线实践智慧的图谱,成为现场管理的核心依据。
系统施策:以多维管理提升指挥质效
该区队创新构建“党建+现场管理”模式,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生产现场治理效能。在关键作业节点设立“党员质量监督岗”,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党员技术骨干担任“听音员”,凭借敏锐的听觉与专业判断,从繁杂的背景音中辨识出轴承磨损、液压泄漏、紧固件松动等初期故障的细微异响,实现“闻声识患”。同时建立“异响报告-分析-处置”闭环流程,确保每一声异常警报都能得到及时响应,缩短设备异常声音发现和处置时间。
针对井下环境噪声大、信息传递易失真的难题,党支部着力构建高效可靠的指令传递体系。推广使用抗噪通讯设备,规范标准化口令,实行“指令复诵确认制”,尤其在设备起吊、车辆倒车、狭窄区域通行等高危环节,确保每一个指令都清晰、准确、无误地传达至执行端。这一体系有效打通了信息传递的“最后一米”,使因指令传递不清导致的配合失误近乎绝迹。
成效彰显:于和谐声中收获管理硕果
通过持续深入的一线生产管理实践,特种车一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除了在设备预警和指令传递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外,职工在嘈杂环境下的工作舒适度与专注度也得到显著提升,为连续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更重要的是,现场管理已成为该队安全管理体系中独具特色且不可或缺的一环,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对安全生产细节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控。
从轰鸣的设备声中听出隐患,在交织的指令声中确保顺畅,于嘈杂的作业声中守护专注,这正是党建引领下,搬家中心特种车一队管理走向精细化、人性化的生动写照。这种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做法,夯实了安全生产根基,展现了基层党组织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活力与责任担当。(供稿: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