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来自基层岗位的创新故事——神南产业公司后勤服务中心生活服务队,用一套自制的泡沫抑制喷洒装置,破解了污水处理站的“老大难”问题,更用务实创新的行动,诠释了“小改小革也能出大成效”的道理。
故事要从2024年2月说起。当时生活服务队在日常巡检中发现,污水处理站的气浮机水槽总爱“冒泡泡”——大量悬浮物堆积形成的泡沫,稍不注意就会溢出槽外。这些泡沫不仅会腐蚀地面油漆,让站内环境又脏又乱,还会卡住设备零件,导致维护成本一路攀升。
面对这个困境,班组成员没有“等靠要”,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站内的闲置设备。他们想:“能不能把旧设备改一改,让泡沫处理自动起来?”
说干就干!班组先把闲置的拌药桶彻底清洁检修,加装密封盖当“药剂仓库”;再把旧搅拌机调试好,装在桶里负责把消沫剂搅均匀,防止沉淀;接着用闲置加药泵当“动力源”,通过塑料管道(UPVC管)把药剂送到水槽上方;最后装上绿化洒水喷头,还特意加了个过滤器防止堵塞——一套“自动配药+精准喷洒”的装置就成型了。最巧的是,他们把装置线路和气浮机连在了一起,气浮机一启动,喷洒装置就同步工作,泡沫刚冒头就被药剂抑制,彻底不用人工盯着了。
这套装置投用后,效果简直超出预期!过去人工半天才能处理的泡沫,现在实时自动搞定,水槽再也没出现过泡沫溢出的情况;地面油漆腐蚀的痕迹慢慢消失,设备故障次数比之前减少了30%以上,师傅们终于不用天天围着水槽“救火”;更实在的是,算一笔经济账:买一套同类新设备要2万元,班组用闲置设备改造,直接省下了这笔钱,再加上人工成本、维护成本的减少,累计创效远超预期。
而且在推进过程中,班组还不断优化细节:比如根据水质变化调整加药泵参数,让药剂用量更精准;根据水槽大小调整喷头位置,确保每个角落都能覆盖到。这些小优化,让装置的稳定性和实用性越来越强。
现在,这套装置不仅解决了污水处理站的“泡沫难题”,还为咱们公司甚至行业提供了借鉴:它证明闲置设备不是“废铁”,稍加改造就能变“宝贝”;更让大家看到,基层岗位的创新不用追求“高大上”,只要盯着实际问题、用心琢磨,就能用最低的成本解决最大的难题。
未来,神南产业公司后勤服务中心将继续立足岗位找问题、敢创新,让更多“小改小革”变成推动公司发展的“大动力”。(供稿: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