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南产业公司搬家中心:“一线金点子”破解井下通信“老大难”

2025-10-31 11:25:38 来源:西部决策网

近日,神南产业公司搬家中心安装二队一个由电工班组主导研发的“回撤工作面扩音电话快速通信系统”,在井下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这项看似不起眼的“小改革”,以其“零成本、高效益、易推广”的鲜明特点,精准破解了综采设备回撤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通信阻滞“老大难”问题。

困局:信息传递的“天堑”制约效率与安全

综采工作面的设备回撤,是煤矿生产衔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长期以来,在这一环节中存在一个被忽视却严重影响效率的痛点:位于工作面端头的临时泵站与深入巷道内部的回撤作业点之间,平均距离超过300米,形成了一道信息传递的“天堑”。

以往,设备参数需要调整或泵站出现状况时,只能依靠人工往返奔跑进行沟通。一位液压支架工回忆道:“一个来回,十几分钟就没了。如果遇到复杂问题需要反复确认,大半天时间可能就被消耗在‘折返跑’上。”这种依赖人工传递信息的原始方式,导致严重的“窝工”现象——前方作业人员时常被迫中断工作,等待指令或反馈,致使整个回撤流程支离破碎,效率低下。更令人担忧的是,信息传递的延迟与误差,还可能掩盖设备运行的早期异常,埋下安全隐患。这道“天堑”,成为搬家中心在提升效率、保障安全道路上必须逾越的关卡。

破局:变废为宝,从“闲置资源”中挖掘“黄金方案”

面对这一困境,以电工班杨千懿为首,苗小龙、白元元、刘刚等成员组成的创新小组,将目光投向了身边那些“熟悉的陌生人”——即将随工作面设备回收升井的华宁牌扩音电话。

“这些扩音电话本身质量可靠、功能完备,只是因为工作面回采结束,完成了阶段性使命而被拆下。”主创人员杨千懿介绍道,“我们就在思考,能否让这些‘闲置资源’在最后一个阶段,再发挥一次关键作用?”这一朴素的想法,成为整个创新项目的起点。

灵感迸发之后,是严谨细致地落实。团队未进行任何复杂改造,而是充分利用现有材料:两部闲置的扩音电话、300米标准电话线以及常用的U形卡子等连接件。他们巧妙设计了一套临时布线方案,将泵站与工作面这两个原本信息孤立的点位,通过一条稳定的有线通信通道连接起来。整个过程未申请一分钱专项采购经费,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的目标。这不仅是技术上的巧妙应用,更是降本增效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新局:构筑高效协同的“信息生命线”

昔日人声嘈杂、人员频繁穿梭的巷道,如今变得秩序井然。液压支架工在作业点发现任何情况,只需按下扩音电话的讲话键,即可与泵站操作人员实现“零延迟”的清晰对话。无论是泵站压力调整、设备启停指令,还是故障现象描述,所有信息均能在瞬间准确传达。

“现在干活,心里有底了!”这是使用新系统后一线员工最普遍的反馈。单次沟通时间从原来的平均十分钟,缩短至即时完成,效率提升超过80%。这意味着设备回撤的整体周期得以显著压缩。更重要的是,因信息不畅导致的“窝工”现象被彻底根除,劳动组织变得更加紧凑、科学。这条由废弃设备搭建起的通信线路,俨然成为保障回撤作业流畅运行的“信息生命线”。

该项由一线职工自主萌发、自行设计、自主实施的创新成果,不仅有效解决了井下通信难题,更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创新热情。搬家中心表示,将继续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每个“金点子”都有破土而出的机会。(供稿:张旭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