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李金月:以创新为刃,破检修难题

2025-10-31 11:21:16 来源:西部决策网

在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提起采掘车间的李金月,同事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两个词:“大能人”和“创新达人”。这位外表忠厚、不善言辞的陕北汉子,用十余年的坚守与求索,将平凡的检修岗位变成了技术创新的沃土,以一系列的“金点子”和“小发明”,为车间高效生产注入了强劲动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与创新担当。

直面痛点,他是攻坚克难的“解题者”

李金月的创新,源于生产一线,旨在解决实际难题。当他看到重达150斤的掘进机支重轮安装需要三人耗时两天、人拉肩扛时,他便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积极响应公司“修旧利废”号召,他带领班组成员,利用废旧方管、钢板和轴承,成功研制出“掘进机支重轮安装支撑架”。这一工装通过可移动底座、可调角度支撑板和液压顶升系统,将复杂危险的安装作业变得安全、高效,实现了“一人一天即可完成”,累计节约大量工时,堪称“四两拨千斤”的典范。

不仅如此,针对设备润滑脂加注费时费力的问题,他主创的“电动润滑脂加注器”,以电机驱动替代人力,效率堪比五把传统黄油枪,单台部件即可节约工时2小时,年创效显著。从“喷漆机改造”到“可支撑式直角撬棍”,从“久益采煤机行星轮轴承拆解器”到“艾柯夫牵引电机特殊拆解法”,他的每一项创新,都精准切中了生产中的堵点、痛点,是名副其实的攻坚克难“解题者”。

精益求精,他是技艺超群的“匠心人”

创新的底气,来自精湛的技艺和永不满足的追求。2022年,在备战陕煤集团“神南产业杯”职业技能大赛期间,李金月经历了为期三个月的“魔鬼训练”。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他为了节省时间不敢多喝水,一把锉刀每周更换一次,手上的茧子记录了无数个枯燥重复的日夜。他对精度有着极致的追求,将加工误差从0.1毫米一步步控制到0.01毫米。最终,他在大赛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钳工一等奖,这份荣誉,是他千锤百炼、厚积薄发的最好证明。

薪火相传,他是言传身教的“引路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车间的老师傅,李金月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师带徒”过程中,他因材施教,为每位徒弟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毫无保留地传授理论知识与实操经验。他带出的徒弟,如今大多已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形成了创新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这种对技艺的传承,让他的创新精神从个人行为扩散为团队共识,为车间的持续发展积蓄了内生动力。

从普通钳工到技能状元,从“小改小革”到“创新达人”,李金月的成长轨迹,是公司大力倡导创新、弘扬工匠精神的生动缩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日常工作的观察与思考中。工匠精神并非口号,是对每一个细节的坚守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供稿:陈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