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阿姨,您看这个短发利落又精神,适合您日常遛弯儿!”“大爷,咱们把衬衫领子理平整些,照片拍出来更精神!”10月15日,铜川市王益区育才小区红色物业大厅里和信合小广场上暖意融融,剪刀咔嚓声、相机快门声与居民的笑声交织成一曲“幸福乐章”,免费义剪、爱心照相两大便民服务让辖区居民度过了温暖的一天。
“小椅子”支起“大温暖”:义剪区里的“从头关怀”
上午9点刚过,义剪区前已坐满等待的居民。“我和老姐妹约好一起来的!”60岁的王阿姨冲着志愿者们挥了挥手,“上次社区义剪还是春天,头发长了总扎脖子,听说又有活动早早就来排队。”
志愿者刘姐边剪边和老人唠家常:“最近天气凉了,给您留两厘米的刘海,既挡风又显年轻。”不一会儿,王奶奶原本蓬松的短发变得利落有型,对着镜子直拍腿:“可算对了我的心思!比去理发店还贴心!”
另一边,志愿者张姐正给3岁的小糖宝扎小辫。“小朋友怕生,我带了卡通发夹,咱们选个粉色的蝴蝶结好不好?”小糖宝攥着发夹咯咯笑,妈妈举着手机记录:“社区连孩子的需求都考虑到,这服务太细致了!”75岁的独居老人陈爷爷都被家属推着轮椅赶来,剪完头发直念叨“比过年还高兴”。
“咔嚓”定格幸福:照相区里的“时光胶囊”
如果说义剪是“变美魔法”,照相区则是“时光记录仪”。彩印机、塑封机一字排开,摄影师正调整着角度:“阿姨,您往这儿站站,笑一笑,咱们拍张精精神神的照片!”
居民刘女士带着女儿和外孙女来拍生活照。“平时工作忙,好久没一起好好拍照了。”她翻看着刚打印出的照片,眼睛发亮,“背景选了淡蓝色,孩子穿的白裙子衬得特别干净,可以直接发朋友圈!”
志愿者们还贴心的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拍照,并将照片洗好之后送到居民手中。残疾人许大爷家中,老伴细心地帮他换上新衣,整理好头发,搀扶他站起来。“来,看这里,对,笑一笑”,咔嚓,随着快门按下,社区的关怀化作这张照片,温暖了老人的心。
“服务不止于剪发拍照”:藏在细节里的“社区温度”
“这次活动既是回应居民‘剪发难、拍照远’的日常诉求,也是通过面对面交流拉近邻里距离,不仅要解决了‘眼前事’,更收集了‘长远需’。”红旗街街道办育才社区党委书记王红旗说道。这场浸润着烟火气的温情活动,正是深化拓展“红旗经验”,以党建引领聚合力、联动式共建惠民生的生动实践,以精细化服务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让基层治理的底色更暖、根基更实。
午后时分,活动接近尾声。居民们拎着装有照片的文件袋、摸着新发型陆续离开,不少人回头说:“下次有活动一定还来!”而志愿者们开始清理工具、整理需求本,为下一次服务做准备。志愿者张姐感慨:“看到老人们剪完头发容光焕发,拍完照片后捧着照片笑,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这就是社区该有的样子。”
“小服务”里有“大民生”,“微实事”中见“真情怀”。下一步,王益区将持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把便民服务送到“家门口”、把温暖传递到“心坎上”,让社区不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成为有温度、有故事的“幸福家园”。(供稿: 田安涛 姜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