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推窗见绿,起步闻香,一方小园,满载温馨。这诗意栖居的场景,正是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深学笃行“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进“庭前小园”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所追寻的图景。城关镇以初心为帆,以实干为桨,在城关大地上精心绘制着一幅“村强、景美、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破解“人钱”难题,凝聚共治合力
面对“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的核心挑战,城关镇多措并举,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多元聚力破“人荒”。组建村级保洁员、公益岗队伍,夯实日常保洁基础;发动党员认领“环境责任岗”,积极吸纳低保户等群体参与集中整治;协调通讯、电力等部门专业力量,合力攻坚“空中蜘蛛网”难题,逐步形成“群众主体+专业协同”的共建共治格局。开源节流解“钱困”。创新采取“区上争一点、镇上挤一点、村上筹一点、社会贤达捐一点+群众投劳折一点”的多元筹资模式,确保将有限资金用在环境提升的“刀刃”上。目前,全镇已提升改造“口袋公园”13个,完成绿化美化1.28万平方米,新建道路14公里,新增路灯930余盏,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推进“小园”建设,绣出精致底色
“庭前小园”建设是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向细处延伸、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规划先行明路径。在组织镇村干部赴先进镇观摩学习,激发“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基础比变化”内生动力的基础上,结合城中村、近郊村、远郊村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规划,确立了“典型示范、亮点塑造、全域铺开”的三步走策略。梯次推进抓落实。马村、高王寺、六营3个村已率先完成建设任务,正融入文化民俗元素,精心打造精品小园;三里河等3个村建设即将收尾;西古城等4个村正在积极推进;其他基础条件尚不成熟的村组,则以治乱、清障、平安为前提,为下一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一园多效惠民生。顺应群众日常生活需求,鼓励群众根据时令节气,倒茬种植瓜果蔬菜,实现“四季常绿、时有收获”,让“小园”兼具景观观赏与经济实用价值,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菜园、增收果园、乡忆花园”。
坚持“常长”并重,彰显长效魅力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城关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做到“逢会必讲、下村必查、问题必纠”。同时,建立健全三项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机关干部带头制,每周五下午,镇机关全体干部深入主要入城口开展清扫保洁;二是重点区域督查制,每周一、三、五,镇农业办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环境卫生进行督查;三是村级日常自查制,每日各村对主干道路开展自查自纠,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常抓常管、常治常改、取得实效。
立足新起点,该镇将持续深化环境整治,既做靓“面上净”的颜值,更夯实“里子实”的根基,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典范,为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贡献更多城关力量!(供稿:苏强 常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