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涩学子到救援尖兵——陈立坤的三年蜕变之路

2025-10-11 16:32:32 来源:西部决策网

2003年出生的陈立坤,如今已是神南产业公司神南救护大队特勤中队里令人瞩目的年轻力量。回溯2022年,刚走出高中校园的他,带着未脱的青涩与对未来的懵懂踏入矿山救护队,谁也未曾料到,仅仅三年时光,这个曾经对煤矿知识一窍不通的 “毛头小子”,竟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完成了从普通指战员到竞赛能手的华丽蝶变,用一连串亮眼成绩,在守护矿山安全的赛道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成长答卷。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成长答卷。

20251011163501991-97-3945c.jpg_scale.jpg

以“勤”破局:从零起步的知识追赶者

初入救护大队,陈立坤便凭借出众的身体条件被大队纳入素质过硬的重点培养队伍。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下马威”——非煤矿专业出身的他,面对矿山救护领域的业务知识堪称“一张白纸”,与身边经验丰富的队友相比,差距一目了然。“绝不能拖队伍后腿!”强烈的责任感在他心中燃起斗志,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知识追赶战就此拉开序幕。

《矿山救护500 题》《救护理论知识2000题》这些厚重的资料,成了他朝夕相伴的 “良师益友”。午休间隙,别人休息时他捧着题库反复背诵;下班后的夜晚,办公室的灯光下总有他复盘知识点的身影。遇到晦涩难懂的内容,他便主动找上老队员“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完全吃透才肯罢休。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业务理论成绩从最初徘徊在60分的及格线上,稳步提升至90分以上,成功跻身 “优秀梯队”,实现了知识储备的 “跨越式” 成长。

面对BG4呼吸器、瓦检器、CO鉴定器等曾让他“听着像天书”的救护仪器,陈立坤同样以“勤”破难。他为自己量身定制了一套严苛到分钟的训练计划,不仅明确每个项目的时间、内容与强度,还主动给自己 “加码”,用更高标准倒逼能力提升。白天,训练场上的他反复练习仪器拆装与操作,指尖磨出薄茧也不停歇,只为熟记每一个零部件的名称与性能;夜晚,他对照专业书本钻研仪器工作原理,将理论知识与实操经验深度融合。从最初BG4呼吸器拆装校验需要8分钟,到后来稳定在3分40秒;从对瓦检器、CO鉴定器的一知半解,到如今测量数据时的信手拈来,无数个日夜的坚守,让他逐渐成长为中队里公认的 “业务骨干”。

以“苦”铸魂:极限挑战中的钢铁战士

“身体条件好是优势,但想成为合格的矿山救护员,必须经得起苦与累的考验。”这是陈立坤在训练中最深的感悟。尽管他天生体能出众,可面对矿山救护队高强度的连续体能训练,他也曾多次感到力不从心。但“退缩”二字从未出现在他的字典里,反而将每一次极限挑战都视作突破自我的契机。

烈日炙烤的训练场上,总能看到他拼尽全力的身影:爬绳训练时,手掌、脚掌磨出了血泡,他简单用纱布包裹后便再次抓绳攀爬;单杠练习中,手臂酸痛到几乎抬不起来,他咬着牙绷紧牙关,坚持完成最后一个动作;2000米长跑训练后,剧烈运动引发的呕吐让他脸色苍白,领导和同事心疼地劝他降低训练强度,他却摇着头坚定地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做到,甚至能做得更好!”

IMG_256

正是这份 “不服输” 的韧劲,让他的体能成绩实现了质的飞跃:2000米跑突破至7分50秒,爬绳高度达到9米多,单杠能轻松完成45个左右。作为中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他用行动诠释着 “青春无畏” 的担当,也深深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在矿井安全技术服务、应急抢险工作中,他更是始终践行“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的准则,先后参与多起应急处置,用专业与勇敢圆满完成每一次任务。

以“绩”立身:竞赛场上的闪耀新星

“没有最好的个人,只有最好的团队。”这是陈立坤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着团队与个人的共同成长。在救护中心组织的30余人队内选拔考核中,他凭借扎实的功底脱颖而出,以第6名的成绩获得参赛资格。

深知与各路精英相比仍有不足,陈立坤在备赛期间再次开启“冲刺模式”。他像新人一样虚心求教,从业务题记忆技巧到呼吸器操作提速方法,从急救模拟人配合细节到连续体能训练的成绩突破,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打磨。实战演练中,他主动与队友磨合,寻找最佳配合节奏,将演练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40分钟左右;呼吸器拆装校验更是稳定在3分15秒的高水平,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汗水的浇灌。

IMG_257

2023年9月,陕西省第二届矿山救援技能竞赛的赛场上,陈立坤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一举斩获个人全能第五名、个人综合体能第九名、席位操作第二名、业务理论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训练员更是欣慰地表示:“从进入集训队开始,他一改之前毛糙的性子,越来越稳了,以后的他会越来越好。”

2025年9月23日至26日,在陕西省第三届矿山救援技能竞赛暨陕煤集团第八届矿山救援技能竞赛中,陈立坤与团队再度发力,不仅助力队伍拿下团体全能二等奖、医疗急救团体单项二等奖、呼吸器操作团体单项二等奖、模拟救灾团体单项二等奖、竖井救援团体单项第一名等多项团体荣誉,个人也收获医疗急救个人单项三等奖的好成绩。

从青涩高中生到矿山救护尖兵,三年时间,陈立坤用“勤”攻克知识壁垒,用“苦”锤炼过硬本领,用“绩”书写成长答卷。未来,这位年轻的救护指战员,必将带着这份热爱与坚守,在守护矿山安全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绽放更多光彩。(供稿:马帝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