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我在岗 | 老赵有个“百宝箱”

2025-10-09 11:38:50 来源:西部决策网

“快叫老赵来!”在柠条塔矿业公司机修工区,设备遇上查不清、修不好的疑难杂症,现场总会响起这样的声音,这声呼喊,是工友们对老师傅赵常华毫无保留的信赖。

今年40岁的赵常华,是维修钳工技师,在岗位上已经干了15年。老赵话不多,只要他提着那个边角磨得泛白的“百宝箱”出现,现场紧绷的气氛立刻就能缓和大半。这个国庆节,有老赵在,就是大家最好的“降压药”。

“百宝箱”里宝贝多

老赵的“百宝箱”里面装的是他十五年检修工作中攒下的“家底儿”:各种型号甚至改造过的螺丝螺母、针对特定设备自制的“专用扳手”、还有一堆别人眼里的废铁却被他变废为宝的旧零件。所有“藏品”都被他擦得干干净净,码放得有条有理。

在检修S1218泵站时,一个密封盖因缺少一枚关键垫片无法密闭,这个“小”问题像卡住了咽喉,大家心急火燎地翻遍备件库,却怎么也找不到匹配的型号。

老赵蹲下身打开工具箱,目光在琳琅满目的格子里一扫,手指像长了眼睛似的,精准地拈出一枚:“试试这个。”“咔”——密封盖严丝合缝,一分不差!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不知为检修工作解了多少次燃眉之急。

检修台上的“定海神针”

老赵干活,突出一个“稳”字。用他的话说:“心浮气躁干不好机修,你得跟设备‘交心’。”

在检修5.8米液压支架的任务中,一台支架动作失灵,几个年轻人折腾了小半天,能想到的法子都试了,就是找不出症结。老赵被请到现场,他没急着动手,而是拿着手电,从支架的底座到顶梁,一寸一寸地照,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接着,他接过听针,贴在冰冷的阀块上,仔细聆听油液流动的声音,捕捉设备的“心跳”。

几分钟后,他直起腰,用满是油污的手背抹了下额头,指着主控阀上一个极不起眼的位置说:“是这儿,回油路堵了,拆开来清一下。”果然,清理掉一小块几乎看不见的金属碎屑后,这台“罢工”的支架立刻恢复了活力。

年轻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老赵却只是憨厚一笑:“干得多了,手就熟了。”

毫无保留的“活规程”

老赵自己就是一个活着的“检修百宝箱”,设备的结构原理、故障征兆、处理诀窍,全装在他脑子里。年轻人遇上搞不定的技术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赵。

他教徒弟实在,没有大道理。“小皮,这个压力上不去,先别想着换大件,就像查水管,先看看是不是哪个接头‘跑冒滴漏’了。”他一边说,一边手把手地演示如何排查。他常讲:“技术这玩意儿,一个人会不算会,大家都懂了,设备才能转得更稳当。”

15年如一日,赵常华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百宝箱”,那份处变不惊的沉稳和毫无保留的传授,在平凡的机修岗位上诠释工匠精神,为矿井设备维修保驾护航。(供稿:张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