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陕北的风裹着果香掠过榆阳区麻黄梁镇的田野。六墩村130亩葡萄基地里,翠绿藤蔓间垂坠的夏黑葡萄紫黑透亮;花龙镇村、张虎沟村等连片苹果园里,红透的响富苹果压弯枝头,果农们背着竹筐穿梭林间,采摘、套袋、装箱的动作行云流水,纸箱堆叠成“小山”,交谈声伴着果香,满是丰收热闹。
近年来,麻黄梁镇锚定“特色农业破局”方向,深挖当地昼夜温差大、光照足、沙质土壤透气保水的优势,确定“大户示范引领、优质果品带动”转型路径,引进夏黑葡萄、响富苹果等优质品种,引导农户从“种粮食”转向“种经济果”,让普通农田蜕变为“黄金果园”。
葡萄基地里,工人们弯腰采葡萄、套保鲜袋,指尖轻托果串的动作格外小心,生怕碰损饱满的果粒。种植大户杜刚穿梭在田垄间,时而驻足查看葡萄品相,时而叮嘱工人把控采收细节,谈及自家葡萄的品质,他满是自豪:“我们的夏黑葡萄颗粒饱满,甜度能到21度,比普通葡萄甜多了。为种出优质葡萄,从春季疏花疏果控制果量,到夏季采用绿色技术防治病虫害,再到成熟期精准控水控肥,每一步都严格按照精细化标准推进。今年基地葡萄亩产400多斤,品相与口感赢得市场青睐,单价卖到15元/斤,远超散户零散售卖价格。”
苹果园里同样火热。花龙镇村种植大户郭应侠的330亩果园中,响富、延富6号、鸡心果挂满枝头,每天清晨有二十多位村民进园务工,摘果、套网套、分拣忙个不停。
“我从2019年开始种苹果,今年真是天帮忙、人努力!一方面雨水来得及时,另一方面农业专家定期来园里指导,今年苹果的品质和产量都比往年提升不少,种植的延富6号、响富、鸡心果等品种,亩产达到1000多斤,估计明年能达到2000多斤,现在一斤能卖到7元。看着果园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我心里更有底气,也更有信心把这片果园打理得更好。”花龙镇村种植大户郭应侠说。
眼前的场景还得益于果园全年不间断的精细化管护,从春季施肥疏花到冬季剪枝,20多位村民有了稳定务工机会,其中多是妇女和老人,既能在家门口挣到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日常,日子过得踏实又有盼头。
如今,葡萄、苹果不仅成了麻黄梁镇的“特色名片”,更成了村民增收的“致富果”。今年全镇葡萄、苹果两大产业带动几十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集体经济活力也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增强。
谈及未来产业规划,麻黄梁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高铭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整合各村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同时帮助种植大户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既要巩固传统批发市场,也要开拓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新路径。此外,还将加快推进‘麻黄梁果品’区域小品牌建设,通过统一包装设计、规范品质标准,提升当地果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让麻黄梁镇的葡萄、苹果走得更远、卖得更好,真正让特色果品成为持续带动农户增收的‘致富果’,为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供稿:榆阳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