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记者马瑞 通讯员 李文振)“家人们,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我们宜川的特产——苹果稠酒味饮料。”9月23日,在宜壶稠酒体验旗舰店的直播间里,主播袁倩正对着镜头热情地向全国各地网友介绍这款地方特色农产品。
作为一名曾长期失业的人员,袁倩一直为如何兼顾家庭与工作而困扰——既要照顾孩子,又渴望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如今,她终于在家门口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现在可好了,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每月收入三千多,公司还缴纳社保,关键是照顾孩子一点也没耽误。”说话时,她的脸上洋溢着踏实与满足。
在宜川县,像袁倩这样通过零工市场实现就业的案例并不少见。今年以来,当地零工市场已帮助31人稳定就业,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安居乐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宜川县就业服务中心立足本县实际,统筹各方资源,紧扣群众就业目标,积极建设零工市场、就业服务驿站等服务平台,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通过精准施策、拓宽渠道、优化服务,全力稳就业、促增收,筑牢民生保障基础,让群众增收有希望、生活有奔头。
政策精准发力,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这笔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真是雪中送炭!”谈及县就业服务中心的帮扶,宜川县瑞茂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罗鹏瑞感慨不已。受市场环境影响,企业今年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就在我一筹莫展时,县就业服务中心主动上门送政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及时帮我们办理了创业担保贷款,不仅保住了企业现有的20多个岗位,也解决了流动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罗鹏瑞说。
为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县就业服务中心开辟“申请—审核—发放”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且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最高提供400万元贷款支持。同时,为确保创业政策精准直达,县就业服务中心持续强化宣传引导、精准对接与服务优化,通过“补贴+贷款”组合发力,助力更多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实现创业梦想。近年来,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84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6.5万元。
在宜川县西街的“来碗桥边冒菜”店内,店主王凯正热情招呼客人。难以想象,两年前她还在为找工作四处碰壁。“多亏县就业服务中心的帮助,我不仅学到了技能,顺利开起这家店,还获得了一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王凯信心满满地说,“这笔补贴既是实实在在的支持,也让我对未来的创业路更有底气。我要把味道做好,让顾客满意,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政策的温度,就在于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被看见、得到支持。”宜川县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浪介绍,“今年以来,我们已累计为8家企业发放贷款3100万元,稳定就业108人;另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3笔、共计317万元,带动就业28人。”。
县就业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创新服务,通过“线上岗位推送+线下专场招聘”的模式,结合花椒、苹果产业季节性零工用工需求,为企业、求职者和产业零工搭建精准对接平台。截至目前,已举办招聘会28场,征集发布县内外就业岗位2000余个,服务县内企业34家。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县就业服务中心建立了精准帮扶机制。2015届大学毕业生张亮亮在失业后一度求职受阻。“中心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我,不仅提供一对一的职业指导,还精准推荐了多个匹配的岗位。”张亮亮说。如今,他已成功入职宜川县天韵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实现了稳定就业。
技能培训赋能,增收之门越开越大
“学会焊工技术后,工作好找多了,收入也明显提高了。”在榆林市定边县延长石油采油厂的车间里,53岁的刘毛毛正专注地忙碌着。今年参加完县里组织的焊工培训后,他很快便找到了这份稳定的工作。“现在日工资有450元,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刘毛毛笑着说。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技能人才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也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保障。为此,县就业服务中心坚持以“培训+鉴定+就业+服务”为主线,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认定“宜川护工”县级劳务品牌,全力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在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班上,学员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进行实操练习。“培训结束后,学校为我们颁发了培训合格证书,大家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学员李建霞高兴地说。48岁的她参加了2025年第一批养老护理培训后,顺利在西安找到了上门照护老人的工作,月收入达4500元。
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县就业服务中心定期摸排全县劳动力就业意向,并在劳动力密集社区开展“地毯式”排查,提供“保姆式”服务,建立培训需求台账,并围绕新产业和市场需求,重点开展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焊工、中式面点等工种培训。截止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3期,累计培训1778人。
“我们每年都会开展调研,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和群众培训意向,确保培训结束后学员能够快速上岗就业。”宜川县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辉燕介绍。
针对县内没有技工院校的实际情况,县就业服务中心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与陕西汽车技工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每年为宜川提供50个免学费名额,18岁的刘明就是受益者之一。“我一直对汽车维修很感兴趣,现在能免费去省城学技术,将来就业也有保障,特别开心。”刘明说。
在最近一期中式面点培训班的结业仪式上,学员杨霞手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拿到证书后,我就在县城开一家饸饹馆,相信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宜川县艺川羊肉饸饹馆负责人杨霞信心满满地说。
为确保培训质量,县就业服务中心严格遴选培训机构,实行全程监督管理。“我们要确保每一分培训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让每位学员都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宜川县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袁宁表示。
筑牢民生底线,幸福之花越开越艳
对于就业困难人员,宜川县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截止8月底,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81人,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1515人。
今年52岁的韩德成因年龄偏大,且要照顾身体残疾的儿子,一直找不到稳定工作。“现在当了护林员,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心里踏实多了。”韩德成的话语中透着感激。
失业保险保障网正越织越密、越扎越牢。2025年,宜川县已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60人次11.07万元,技能提升补贴27人4.85万元,代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人次0.64万元,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医疗待遇不间断。
“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我们全面推行‘免申即享’服务模式,聚力打通待遇申领‘最后一公里’,推动经办服务从‘线下办’到‘网上办’再到‘掌上办’持续升级,实现待遇发放零延误、医保代缴零断档,有效提升了参保失业人员的获得感与安全感。”宜川县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伟介绍道。
在云岩镇纳依村,以工代赈项目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更带动了群众增收。“项目建成后,我们的农产品运输更方便了,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村民杨正奎高兴地说。
此外,该县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就业监测网络,动态监测全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情况。目前,全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3704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宜川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杨文科表示,“我们将以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契机,持续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深化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全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让就业政策红利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
夜幕降临,袁倩正在为明天的直播做准备,她的电商梦在这里启航;工业园区里,王庆志还在加班加点,他用技能点亮了美好生活;富庄村的工地上,樊永军收工回家,满满的获得感写在他的脸上……这些普通人的就业故事,正是宜川县稳就业工作最生动的注脚。
随着各项政策持续发力,宜川县的就业形势将更加稳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将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