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神南产业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紧紧围绕“打造行业标杆维修基地”目标,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主线,从构建质量管控体系入手,通过创新赋能、服务制胜、典型引领等方式协同发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体系为基,筑牢全链条质量防线
“质量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深植于每一次拆解、维修与检测的扎实行动,更是依靠全流程标准筑牢的底线。”为将质量理念落到实处,该中心从制度源头着手,构建起覆盖“入厂检验—维修过程—出厂验收—售后跟踪”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
在入厂检验环节,中心设立严格的“首检关”,对每一台待修设备进行全面“体检”,详细记录设备型号、故障情况、关键部件参数等信息,建立专属“病历档案”,为后续精准维修提供可靠依据。维修过程中,推行“质量追溯卡”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焊点、每一个更换部件均有据可查、责任到人,切实做到“谁维修、谁负责,谁签字、谁担责”。出厂验收阶段,严格执行“双重检验”机制,达标一台、放行一台,坚决杜绝任何存在质量隐患的设备重返生产一线。
创新赋能,激活提质增效新引擎
技术创新是质量提升的关键支撑。中心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积极鼓励员工开展技术革新与发明创造,营造“人人讲创新、事事求突破”的浓厚氛围。
面对老旧设备维修难度大、精度保障难等问题,中心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汇聚经验丰富的老技师与年轻技术骨干。通过深入查阅资料、反复试验验证,团队成功研发出多项专用维修工具与工艺方法。针对某型刮板输送机减速器的维修,创新采用“模块化拆装”工艺,不仅将维修效率提升30%,更大幅提高装配精度,使设备运行寿命延长50%以上。
同时,中心积极引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建成“设备维修大数据平台”。依托对设备维修记录、运行参数与故障原因等数据的系统分析,实现设备问题的提前预判与预防性维修,从源头上降低质量风险。截至目前,中心已荣获国家专利20余项,多项创新成果在行业内推广应用,成为驱动质量持续提升的“硬核引擎”。
服务制胜,以卓越品质赢得信赖
一系列扎实的质量举措,结出丰硕成果。近年来,中心设备维修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9.8%以上,客户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陕煤集团下属单位前列,先后荣获“陕西省质量信得过单位”“全国煤炭行业设备维修先进单位”等称号。
优质的维修质量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某煤矿关键掘进设备突发故障为例,维修中心接到任务后立即启动应急维修预案,技术骨干24小时连续奋战,凭借精湛技艺与严格质控,仅用36小时就完成原需72小时的维修任务,设备重启后运行稳定,为煤矿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类似案例,在中心屡见不鲜。
匠心传承,典型引领高扬风帆
在中心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坚守匠心、追求卓越的先进典型。“全国技术能手”张哲,被誉为维修中心的“百事通”。长年扎根一线,他对每一个维修细节都精益求精。在修复一台进口乳化液泵站时,面对关键部件公差要求极高、国内无相应加工设备的难题,他凭借丰富经验手工打磨近百次,最终使部件精度完全符合设计标准,保障设备稳定运行。他常强调:“维修工作不容丝毫马虎,差之毫厘可能谬以千里。”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确保了他经手的设备从未出现质量问题。
年轻技术骨干李海雄,则是创新路上的“排头兵”。勤于思考、勇于尝试,他针对传统维修工艺的不足,主动钻研新技术、新方法,提出技术改进建议10余项,多项建议被采纳并成效显著。其研发的“激光校准法”,攻克了大型设备安装调试中的精度难题,获得国家专利。在他的带动下,中心青年员工创新热情高涨,为质量提升注入了蓬勃活力。(供稿: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