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南产业公司搬家中心:握紧“成本算盘”,用紧日子换好日子

2025-09-30 11:47:11 来源:西部决策网

一个大链斗,采购价十余万元,车间生产需要九个大链斗。采购费需百余万元,这笔账,曾经是神南产业公司搬家中心检修队生产管理中一笔“沉默”的成本,更是压在生产经营效率之上的一块巨石。当“外购”“外委”成为习惯,成本持续外流,不仅加重经营压力,更在无形中消磨着中心自主攻坚的锐气。

转变,从意识开始。面对居高不下的采购与维修支出,搬家中心上下逐渐形成共识:降本既不能只靠“省”,更要主动“变”。从最初的外委维修,到后来尝试自主检修,再到最终实现自主制造,这一路,不只是技术的跨越,更是一场从“等靠要”到“自己干”的思想革命。

没有图纸,就抱着旧件一点一点测绘;焊缝强度与耐磨层要求极高,就反复试验、优化工艺;4吨重的大家伙吊装困难,便创新采用“分段焊接+协同作业”模式……技术人员与一线工人携手,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首台自制链斗仅用20天完成,并成功投入项目使用,质量不输外购产品,成功节十余万元采购费。实干,是破解难题最硬的底气。

成本账,越算越清晰。中心设备外委维修,单个人工费就要3万至4万元;而自主制造,除材料支出外,人工成本几乎归零。目前,第二台自制链斗也即将完工。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搬家中心“精打细算”成了新的行为自觉:从焊条选型到钢板裁切,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搬家员工的成本意识。省下来的,是真金白银;练出来的,是过硬本领。

“紧日子”不是一味节衣缩食,而是要把钱花在发展的刀刃上。通过自制链斗等项目压降非必要支出,中心得以将更多资源投向设备升级与人才培训,实现“节约—投入—提升”的良性循环。这种以效能为导向的成本管控,正悄然改变发展逻辑:从算“小账”到谋“大账”,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优化。

自制链斗的成功,是一个起点,更是一种信号。它印证了“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也激励更多员工思考:还有哪些高耗件可以自主造?哪些环节还能再优化?当“降本增效”从口号变为行动、从任务转化为自觉,神南产业公司发展的内生动力便真正强了起来。

如今,握紧“成本算盘”已不再是一句空话。它体现在每一寸钢板的精准裁切、每一道焊缝的可靠成型,更融入了每一位员工立足岗位、精业笃行的日常。用紧日子换好日子这条路,搬家人既走得踏实,也走得开阔。(供稿:潘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