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价值共生,“聚势”方能“成势”。金秋九月,既是硕果累累的收获时节,更是蓄势待发的新起点。9月25日,2025年第四届移动网络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主题为“深化信号升格,筑基数智未来”,标志着我国移动网络从“广覆盖”向“优体验”迈进的新征程。这场高规格的行业盛会,不仅标志着中国信息通信业迈向全球领先的新高度,更为革命老区延安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在数字化浪潮汹涌而至的时代,延安唯有主动“敢闯敢试、技术升级、深度融合、借势而上”,方能在“机遇、重塑、入链、融圈”的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敢闯敢试,抓住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新机遇。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基站总数超过464.6万个,重点场所覆盖持续深化。工信部明确提出要以“信号升格”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网络从“覆盖广”向“体验优”跃迁。这背后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数字基础设施已不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好不好”“强不强”的竞争。对延安这样的中西部城市而言,抓住这一轮“信号升格”机遇,就是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技术升级,“信号升格”重塑城市竞争新优势。过去,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如今,在数字时代,“修路”早已不局限于物理交通,更包括“信息高速路”。延安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红色旅游重镇,每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但现实中,部分景区、山区、交通干线仍存在信号弱、网速慢的问题,影响游客体验,也制约智慧旅游、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发展。此次论坛提出要聚焦高铁、地铁、景区、农村等重点场景深化覆盖,正是破解这类痛点的“金钥匙”。以即将贯通的西延高铁为例,若能实现全线5G连续覆盖,不仅可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更可打造“移动办公”“云端导览”等新场景,让“流动的延安”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
深度融合,产业转型注入“数智动能”。论坛多次提及5G-A和人工智能在网络运维中的应用。5G-A具备更低时延、更高带宽和更强连接能力,可支撑远程医疗、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等高阶应用。延安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能源化工产业,若能在苹果种植园部署5G+物联网监测系统,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调控;或在油气田推广5G+远程巡检机器人,将极大提升生产效率与安全水平。更值得期待的是,随着“信号升格”全国数字云台的启动,各地网络质量将实现可视化、可量化、可评估。这意味着延安可以通过数据对标,精准找出覆盖短板,科学规划投资方向,避免“撒胡椒面”式建设,真正把每一分投入都用在刀刃上。
借势而上,争取试点主动“融圈入链”。此次论坛汇聚了全国近700名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发布了百城网络质量评测结果,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推进的良好生态。延安虽未直接参与发布,但完全可借力“外脑”,主动对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企业资源,争取将延安纳入“信号升格”试点城市或重点支持区域。例如,可结合“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旧址”等红色资源,联合打造“5G+智慧红色景区”示范项目;或依托延安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共建“5G+远程教育”平台,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5年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冲刺,亦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打好“信号升格”主动仗。一是要摸清家底,开展全市重点区域网络质量评测,建立“问题清单”和“任务台账”;二是要聚焦重点,优先保障交通干线、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医院学校等场景信号质量;三是要创新应用,鼓励本地企业探索“5G+文旅”“5G+农业”等融合场景,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延安样板”。
未来已来,“筑基”方能“致远”。移动网络的每一次跃迁,都是城市发展的一次重塑。当“信号升格”的春风拂过黄土高坡,延安将迎来的不仅是一张更强大的通信网,更是一次重塑发展逻辑、重构产业生态、重写城市未来的重大机遇。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延安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支点,以“信号升格”撬动“治理升维”、以“网络升级”赋能“产业焕新”、以“技术普惠”促进“共同富裕”,在数字中国的壮阔图景中,书写属于革命老区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