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记者帅华锋 通讯员 杨宝红)土豆片炒肉、西红柿炒鸡蛋、红烧鸡块……临近中午,饭香氤氲,两当县杨店九年制学校的“厨房妈妈”袁看灯一边翻锅一边笑:“能陪孩子,又能给全校娃把关伙食,这活儿舒心!”
两当县面对“学生少、成本高、用工难”的校园餐困境,守护好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两当县于2021年秋季起,创新推出“陪读妈妈”参与食堂运营管理特色模式,搭建起家校协同育人的信任桥梁,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截至目前,全县18所供餐学校食堂中,已有35名“陪读妈妈”持健康证上岗,并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占食堂从业人员的64.8%,撑起了校园餐的“半边天”。她们“各显神通”,将“妈妈味道”融入校园餐,让学生在校园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杨店九年制学校负责食堂管理的教师罗虎平介绍,“陪读妈妈”全程参与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留样、分发等全流程工作,每周参与“校园餐共商会”,收集学生对菜品偏好、营养需求的意见,共同调整周度食谱,确保“每周菜品不重样、营养搭配更均衡”。
家校同心,每一道菜都多一双“眼睛”
“自己娃也在窗口打饭,哪敢马虎?”金洞小学“陪读妈妈”陶玉会算了笔账:月工资2250元,加上学校免水电的员工宿舍,一年省出校外房租、生活费约1.5万元,“相当于净增4万多元收入,还能盯着娃写作业,值!”
家长身份瞬间转换成“监督员”,让食品安全多了一道“亲情防线”。校长李晓强感慨:“食堂成了有温度的港湾,家长放心,学校省心,学生开心。
在杨店九年制学校校长李晓强看来,“学生点菜+妈妈掌勺”,学校食堂成为充满温度的港湾,每一道工序如同家里一样格外细心,为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增加了一双“贴近孩子的眼睛”,让学生、家长更放心。
如今,“陪读妈妈”进食堂已成为当地校园餐管理的“特色名片”。两当县教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学生健康”为核心,以“陪读妈妈”为支撑,在“营养+健康”“服务+效率”“监管+创新”三大方向深耕细作,不断优化菜品营养搭配,提升食堂服务效率,让“妈妈厨房”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能量补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