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青年职工快速培养成企业的中坚力量?韩家湾煤炭公司通风维修队给出了亮眼答卷。近年来,该队紧扣公司人才培养战略,针对青年职工占比攀升的特点,创新开展技术比武、“师带徒”、岗位练兵等活动,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路径,充分激发新生代潜能,走出一条高效育才之路。
一线“墩苗”,墩出硬功夫
五年前,当26岁的贺东东初到通风维修队时,面对井下安全监测仪器错综复杂的线路,他连工具都拿得小心翼翼,对设备原理一知半解,对故障排查束手无策。他选择迎难而上,不会就学,不懂就问。自此,井下成了他锤炼技能的“主战场”。
“这小伙子见人就问,我的看家本领都快被他学走了。”班长高延安笑着打趣道。这份“执着”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学习室内,《煤矿安全规程》被翻得卷边,仪器室里,安全监控系统被调试得滴滴作响;井下巷道,每一条装有传感器的线路下都印满足迹。
“墩苗”的苦,吃得扎实。技能的“饭”也吃得香甜。从区队比武的崭露头角到技能竞赛的拔得头筹。贺东东的成长离不开公司和区队的培养。
通风维修队坚持“以赛促学、竞技提技”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目前,该队已有2人获“陕西省技术能手”,1人荣获“陕煤工匠”,8名青年职工在国赛、省赛中摘金夺银,队内学技热潮蔚然成风。
老师傅“传帮带”,带出真本事
“师父,您再讲讲瓦斯检测仪的操作规范?”工作面现场,师傅车红刚耐心指导徒弟杨永强。这是通风维修队“师带徒”的生动缩影。
该队创新“师带徒”机制,根据新职工特点,精准配对“师父”。师父车红刚是仪器维修能手,责任心强,是徒弟们的引路人。徒弟杨永强勤奋好学,深知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立足,工作之余不断加强技能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师父用心教,徒弟用心学。通过师徒结对、定期考核、交流学习及配套激励措施,职工学技能的积极性被有效激发。一批又一批新职工在老师傅的言传身教下迅速成长,为团队持续注入活力。
搭台子“压担子”,练就宽肩膀
“恭喜王雨阳在陕北矿业公司举办的“践行‘四种经营理念’,争做时代奋进者”主题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近日,通风维修队内部交流群被喜讯刷屏。这样的荣誉还有很多:“95”后班长马宇晨代表班组捧回陕北矿业“青年文明号”荣誉;井下测尘工杨永强、安全仪器监测工贺东东在“江煤杯”职业技能竞赛中双双夺魁……
累累硕果背后,是“孵化式”人才培养和“国赛训练法”的强力支撑,通风维修队根据职工专业特点定制培养方案,搭建展示平台,激发比学赶超的热情,锤炼业务本领,提升综合素质。“孵化式”精准滴灌,匹配成长路径;“国赛训练法”对标行业标准,通过实战模拟、抗压训练和“大师”复盘,将日常岗位练兵提升至国赛水准。
这套组合拳既锻造了赛场尖兵,更批量孵化了善解难题的业务骨干,驱动着整个队伍技能水平和创新活力持续攀升,实现个人价值与公司需求的高效匹配。(供稿:耿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