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镇巴县巴山镇:小车间撬动大民生 鹿池村“缝”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9-02 09:00:45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入秋的巴山镇褪去了夏日的燥热,鹿池村的社区工厂里却格外热闹——缝纫机嗡鸣不绝,工人们指尖翻飞,在布料与针线之间穿梭。她们将“守着家、挣着钱”的心愿,一针一线“缝”进了现实,编织出一幅实实在在的增收图景。这座扎根乡村的“小车间”,正以实实在在的动能,撬动着“大民生”,成为村民致富路上的有力引擎。

20250902090428466-15-d0743.jpg

2021年,鹿池村社区工厂在村民的期待中落地,3000平方米的厂房里,从此多了乡亲们忙碌的身影。工厂精准对接农村劳动力资源,重点面向留守妇女、中老年人群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已成功带动4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通勤时间不到15分钟。昔日闲置的劳动力,如今转身成为产业工人。月月有薪金、年年有收入,“守家难增收”的困局终于被打破。

车间内,布料裁剪、花样缝制、产品检验……一道道工序紧密衔接,流水线上步履不停、忙而有序。针对部分村民“想干活却缺技术”的实际情况,工厂专门开设“技能课堂”,从穿针引线教起,免费培训缝纫、质检等实操技能,帮助零基础的村民迅速掌握要领、上岗实操。

手艺越来越熟,收入也越来越多。熟练工月均收入可达2000–3500元,相比以往单纯务农或打零工,翻了一倍还不止。“以前种地得看天吃饭,现在做手工,按月领工资,踏实!”村民李姐扬着刚拿到手的工资条,眼角笑纹里盛满了知足与希望。稳定的订单、透明的薪酬,不仅鼓了钱袋,更稳了人心。

社区工厂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政策“沃土”的持续滋养。巴山镇政府主动对接市场资源,引入毛绒玩具加工这类轻资产、易上手的产业项目;争取财政衔接资金,建成标准化厂房、引进崭新设备;组建产销对接专班,护航订单稳定落实。一系列精准政策红利的“滴灌”,降低了工厂运营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益,也让乡亲们的“饭碗”端得更稳、更安心。

如今,这里不仅是就业增收的重要阵地,更逐渐成长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从“小车间”到“大民生”,鹿池村村民用一针一线缝出自己的幸福故事,正在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供稿:曹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