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岗到管理岗的跨越,多亏了公司后备干部培养模式的精准赋能。”北创制造公司新晋副总经理刘亮平的成长轨迹,正是神南产业公司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成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神南产业公司锚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2020年摸着石头探路径,2021年聚焦重点搞试点,2022年总结经验全面推,多举措为公司发展筑牢“青蓝相继”的人才根基。

精准识别是培育的前提。为打破“被动等推荐”的传统困局,公司构建起“三维立体”识人机制,把“真苗子”从人群中“捞”出来。不同于以往“唯学历、唯资历”的单一标准,如今的选拔更看重“战场表现”:看干部在矿井设备抢修、井下回撤安装等重大任务中的政治判断力,能否在关键时刻扛住事;看面对复杂技术难题时的专业熟练度,能否拿出管用的解决方案;更看职工群众的满意度评价,把“口碑票”作为重要参考。

拓宽举荐渠道,打破人才选拔“隐形壁垒”。公司创新推出“三线举荐”机制,让人才推荐从“单行道”变成“多通道”。组织荐苗紧盯“急难险重”,党组织在一线任务中动态观察;民主荐苗畅通“基层声音”,鼓励职工推荐身边的“实干家”;自我荐苗给“想干事者”搭台,符合“大学学历或中级职称、2年以上工作经验”基本条件的职工,可提交“实绩承诺书”主动参选,让“毛遂自荐”成为人才涌现的新路径。
严把入口关,才能守住人才质量的“生命线”。公司建立“三家联审”机制,让每一名后备干部都经得起检验。人力资源部当好“适配筛”,严格核查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硬性条件,结合不同岗位需求精准匹配人选,避免“人才错配”;纪检监察部筑牢“廉洁线”,全面审查违纪违规记录等,把“廉洁从业”作为底线;安全环保部握紧“实绩尺”,重点核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重点任务完成等核心指标,三层审核环环相扣,为后备干部队伍把好“质量关”。
如今,这支以“五好班子”为培育目标的后备干部队伍,正以“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扎实”的姿态活跃在公司各条战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青蓝力量”。(供稿: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