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盛夏晨雾漫过青峦,河流裹挟草木清香蜿蜒流淌,白墙黛瓦隐入翠色间……如今的巴庙镇,正以“山为骨、水为脉、绿为韵”的姿态,勾勒出一幅生态与民生共荣的诗意长卷。
破局:从“脏乱困局”到“洁净新生”。曾几何时,垃圾堆积成“山”、污水横流成“沟”,困扰着巴庙镇的烟火日常。镇党委锚定痛点,以“绣花功夫”攻坚环境顽疾:党员干部带头“拉网式”清淤治污,旧弃物归位、黑臭水消散;增配垃圾桶与清运车,构建“日产日清”保洁网,让村落卸下“灰装”,重拾清爽容颜。
护水:让碧波重归“诗意流淌”。守护一江清水,巴庙镇以“河长制”为纲,镇、村河长巡河履职,铁腕整治“四乱”。昔日河道的杂乱喧嚣,渐成“水清岸绿、鱼戏浅底”的宁静景致——如今,河岸成了村民散步闲话的“打卡地”,溪水重拾清澈韵律,漫溯生态治理的温度。
共治: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守护”。环境蝶变,更需长效续航。巴庙镇将责任嵌入“网格”,把护绿条款写进村规民约;以“美丽庭院”评选、“红黑榜”晾晒为支点,撬动全民参与热情。曾经的“旁观者”,如今主动清扫房前屋后、守护公共绿境,在“共治共享”中绘就家园新貌。
生金:让青山捧出“富民答卷”。生态本底,亦是致富根基。巴庙镇解锁“林业+”密码:公益林管护托稳“生态饭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破土生金。护林人转身为“致富带头人”,“生态绿”晕染“生活红”,在青山绿水间,写就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的双赢答卷。
风拂林叶,翠浪翻涌。巴庙镇以生态为笔,在秦岭深处续写新篇——未来,这幅“村美、水净、民富”的长卷,将随山风舒展,愈发生动。(供稿:吴成锋 罗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