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破解新形势下干群联系不紧密、诉求响应不及时、矛盾化解在基层不够有力等难题,宝鸡市凤翔区陈村镇全面推行“一天一户一小时”工作法,并创新配套“书记院落会”机制。全体村干部每日下沉一线,各村书记聚力破解难题,通过听民声、察实情、解难题、促和谐,将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把脉,分层破题,构建民情响应“双通道”。陈村镇创新构建民情响应“双通道”,精准对接不同层级诉求,一方面,村干部每日“入户一小时”沉到末端解决“一家一户”关键事。另一方面,针对“入户一小时”收集到的共性难题,升级启动“书记院落会”,聚力破解“一群一片”揪心事。每月梳理入户台账,靶向聚焦群众反映最集中的议题,由书记带领相关站所直插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一线联合攻坚,形成“1个问题+N方会诊”机制,确保难题真解决、群众真满意。
实事落地,民心升温,跑出惠民纾困“加速度”。“一天一户一小时+书记院落会”双轨并进,干部入户发现的简单问题即时办理,复杂问题流转至村级周例会化解,重大难题则直达书记院落会集中攻坚。实现服务响应效能倍增,群众诉求平均解决周期大幅缩短70%;民生改善成果丰硕,特别是在应对季节性干旱中,维修机井24个,购置水带滴灌带120余卷,清理渠道6公里,保障了7000余亩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同时通过建设“庭前小院”,推动庭院门前变身“微景观”,以“小切口”撬动人居环境“大提升”;矛盾化解成效显著,成功调解邻里纠纷等棘手矛盾22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常态,群众满意度达100%,机制创新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让百姓获得感实实在在。
根系沃土,枝繁叶茂,群众路线书写治理“新答卷”。“一天一户一小时”工作法辅以“书记院落会”,是陈村镇对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敲门”,干部们用年均1.3万户次、覆盖率100%的坚实脚步,丈量出民情的广度与深度;从“干部拍板”到“群众议事”,依托14支在院落会中纾困解难的村民协商队,让民主决策的根系深扎乡土;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多名乡贤、技术能手等新力量被吸引加入治理队伍,汇聚起共建共享的澎湃合力。
“一天一户一小时”是量变累积质变,“书记院落会”是小院撬动大治。该镇将持续以脚步丈量民情,以真情温暖民心,以实干化解民忧,让这一机制在陈村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注入不竭动力。(供稿: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