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论”与“人山论”:价值导航与实践操作的统一整体

2025-08-19 09:10:20 来源:西部决策网

图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如价值罗盘锚定发展航向,揭示“优质生态即是核心资产”的本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人山论”,似行动指南铺就实践路径,构建“守护—回馈”的闭环逻辑。二者从价值到实践一脉相承,既回应着“穷山恶水”的历史教训,更指引着人与自然共生的文明方向,在生态实践中展现出完整而深刻的智慧体系。

一、“两山论”:生态价值的觉醒与重构——从“山穷水尽”到“生态为基”

“两山论”的革命性,在于它打破了“发展必破生态”的迷思,宣告:优质生态环境——亿万年演化形成的系统完整的绿水青山,不是发展的“成本”,而是最稀缺、最持久的核心资产。

这种觉醒,源于对“穷山恶水”的痛切反思。二十年前,秦岭矿洞撕裂森林水土平衡,陕北滥垦让黄土高原沦为“三跑田”,黄河排污打乱河流自净系统——当“破坏”成为发展“捷径”,换来的却是“山秃水浊、人穷家破”的困境。“两山论”正对着这一痛点破题:“绿水青山”绝非“待开发资源”,而是自然进化的生命共同体——森林、溪流、生灵在此共生,土壤、气候、水文达成平衡,这种“原生健康”,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它更揭示“保护与发展”的共生逻辑:洛川苹果因“高原净土”溢价,印证“生态优势即是经济优势”;秦岭森林既固碳释氧,又以“生态IP”带动文旅——这绝非“守着青山饿肚子”,而是“护好青山有好日子”。“两山论”的价值,正在于阐明:生态不是发展的对立面,而是发展的源头活水;高质量山水既是“生态屏障”,更是“发展资本”。

图片

二、“人山论”:生态实践的科学路径——从“肆意破坏”到“顺势而为”

“人山论”将“两山论”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体系,核心是“顺着自然规律”守护与利用,拒绝“破坏”,亦反对“盲动”。

(一)“人不负青山”:三层实践的科学逻辑

严守底线:守护自然进化成果

这不是“被动不作为”,而是“主动不干预”自然核心平衡。秦岭划定“核心保护区”禁绝开发,是守护冷杉林与金丝猴千万年形成的共生系统;黄河源区禁牧,是让草原遵循“生长—啃食—再生”的自然节律——“不破坏”的本质,是尊重自然“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进化能力,守住“绿水青山”不沦为“穷山恶水”的底线。

修复疗伤:用自然逻辑补窟窿

对已破坏的“生态伤疤”,修复需“顺天而为”。榆林治沙先种沙蒿(耐旱先锋物种)固沙,再植乡土乔木成林,模仿草原“从低矮到高大”的自然演替;秦岭修复污染溪流,靠芦苇丛吸附污染物、本地螺类分解有机质,借河流天然自净机制——这不是“人工改造”,而是帮自然“找回自身节奏”。

精明利用:借自然之力,守自然之性

合阳黄河湿地在周边设观鸟点,不打扰鸟类繁殖;安康在林下种富硒茶,不破坏森林“乔—灌—草”自然结构——这种“利用”找到自然“承载力”与人类“需求”的交集,让“绿水青山”价值在不违逆其自然属性的前提下变现,恰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动诠释。

(二)“青山不负人”:绿色生产力的多维馈赠

当人类以科学方式“不负青山”,自然的回馈便以“绿色生产力”形式涌现:

生态服务的普惠性:陕西秦岭森林年固碳量相当于500万辆汽车排放,黄河陕西段输沙量从16亿吨降至2.68亿吨,这些清洁空气、水土保持等“基础性福利”,是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经济价值的可持续性:洛川苹果年产值超120亿元,汉中“朱鹮牌”农产品溢价30%仍抢手,绿色产业成了“可持续的增长极”。

社会福祉的深刻性:西安环城公园的绿道、陕北“沙地变果园”的乡愁,让生态改善化作“诗意栖居”的幸福感,凝聚起文化认同与发展底气。

图片

三、一体共生:从价值罗盘到行动指南的闭环共振

“两山论”与“人山论”是相互咬合的齿轮,形成“价值引领—实践落地—自然回馈—价值深化”的完整闭环:

“两山论”解决“为何守护”与“守护什么”(Why & What)——以“生态是核心资产”的价值导航,让秦岭保护、陕北治沙有了“必须做”的战略定力;“人山论”回答“如何守护”与“守护成什么”(How & What For)——用“严守底线、修复疗伤、精明利用”的实践路径,让“两山论”从理念落地为“青山常绿、百姓常富”的现实。

这种闭环在陕西具象为:因信“生态是财富”,故坚持“好好护青山”;因“好好护青山”,故收获“青山馈幸福”。它深刻揭示:人与自然不是“索取与被索取”的对立,而是“责任与互惠”的共生伙伴——人类尊重自然进化逻辑,自然便回馈持续的生存滋养。

从“山穷水尽”的警醒到“绿水青山”的珍视,从“肆意破坏”的教训到“顺势而为”的智慧,“两山论”与“人山论”共同擘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图景。前者是照亮前程的价值罗盘,后者是脚踏实地的行动指南,唯有将二者融于实践,方能在“知行合一”中收获“青山不负人”的丰厚回响。这既是发展的智慧结晶,更是面向未来的文明远见——守护青山,便是守护文明的根基与未来。

图片

注:本文为8月14日下午“蒋家坪论道”答问环节,如何理解“两山论”与“人山论”关系?文字整理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