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任省林业局局长期间,我曾多次来到这里,蒋家坪村茶农乐观的生活态度、绿色的生产经验、灵动的生态智慧,令我肃然起敬!今天,我以专家身份参加本次沙龙活动,深感诚惶诚恐。说句心里话,蒋家坪村的每一位茶农,都可以是我的老师,他们的绿色发展理念,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值得我拜师学艺。
站在总书记考察过的蒋家坪茶园,望着漫山茶树沿坡而上的绿意,总能想起总书记在这里讲过的金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片茶园的变化,已经成为“两山”理念落地的生动注脚;而以平利县为代表的秦岭实践,更印证了“绿水青山既是生态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的深刻内涵。下面,我就想讲讲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实在事,从蒋家坪的茶垄里、秦岭的山水中,聊聊“五大革命”落地的模样。
一、认知革命:在蒋家坪的茶园读懂生态读懂山
绿色认知革命,在蒋家坪就是读懂山,读懂山就是读懂生态、顺应自然。蒋家坪的茶农常说:“以前总想着‘茶多种一分,钱多赚一文’,结果把坡上的杂树砍了,一场雨下来,茶苗冲倒了一半。”这是最实在的教训——自然有它的性子,得顺着来。
现在的蒋家坪,茶园周边留着杂树林,茶农说:“这些树能挡山风,叶子落了还能当肥料,茶叶反而长得更壮。”这种认知,不是凭空来的,是茶农在地里摸爬滚打总结的:施化肥多了,茶叶涩味重;留着草带,既能保水土,又能招蜜蜂传粉。
在平利县的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转变:大贵镇的茶农学着“等高线种植”,顺着山势开垄,水不跑了,肥不流了;西河镇的药农在林下种绞股蓝,不毁林、不翻土,药材长得更稳。这些变化,说到底是学会了“看山行事”——山怎么长,咱就怎么种,这才是对“生态财富”最朴素的尊重。
二、制度革命:从“口头约定”升级到“合作社章程”
认知-理念革命,在蒋家坪升级为茶农合作社那条理清楚的章程,其中“生态种植规矩”写得明明白白:禁用高毒农药、化肥用量不超标、采茶留三叶……这些章程里的规矩,不是拍脑袋定的,而是县农业局指导、茶农一起商量的,违反了,就取消合作社资格,年底分不到红。
这在平利县是普遍做法。县上推广的“生态承诺制”,每个茶农都要签字:“不毁林种茶、不污染河水”,村里还会定期派人检查。落实了总书记讲的“保护生态要有硬措施”,蒋家坪的做法很实在:谁坚持生态种植,县上就优先给补贴;谁的茶叶通过有机认证,合作社帮着卖高价。
这些规矩,茶农从一开始的“觉得麻烦”,到现在的“自觉遵守”,因为他们尝到了甜头:生态茶能卖上价,回头客多,日子更稳当。
三、空间革命:茶园“不种满”,长得更欢实又结实
绿色空间革命,宏观上表现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在蒋家坪,则表现为茶园空间留白:茶园没有把整座山占满,茶园周边留有“荒坡”,长满了野枣、杜鹃。有茶农说:“这不是懒,是给山水留路——下雨时,水从荒坡渗下去,不会冲毁茶苗;天旱时,这些草木还能保住地里的潮气。” 茶农说的好:“山要喘口气,茶才能长力气,护山就是护家。”
这种“留白”,就是绿色空间智慧,平利县很多地方都在用。老县镇的茶园,每隔50米就留一条1米宽的“生态带”,种着紫花苜蓿,既能肥田,又能当牧草喂羊;城关镇的河边,拆了违建后没再盖房子,种上柳树、芦苇,水更清了,茶农说“浇茶的水甜,茶叶才香”。
四、产业革命:一叶茶的升级之路,看得见摸得着
陕南三市,都在从实际出发,积极发展绿色生产力,推进绿色产业革命。蒋家坪的茶业,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前是“采了就卖鲜叶”,一斤几十块;现在村里办了炒茶合作社,统一加工、贴“蒋家坪”的牌子,一斤能卖到一百多。县里帮着对接的电商,突出“生态原产地”标识,结合红色文旅资源推广,订单比以前多了不少。
平利县把这种绿色产业革命推到了全县:建了茶叶深加工车间,茶梗做茶枕、茶末提茶多酚;搞“茶园研学”,城里孩子来采茶、炒茶,家长跟着消费,茶农既能收茶钱,又能赚服务费。蒋家坪茶农算过账:现在的收入比五年前翻了一番还多。这是把“生态财富能变经济财富”兌现落地的生动实践。
由此,村里的新房多了,买农机的多了,茶农口袋里的钱,实实在在鼓起来了。
五、社会革命:茶农护茶,守护的是自家绿色饭碗
绿色革命已深入到陕南的各个角落,成为一场影响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蒋家坪,保护绿色茶园不是“别人的事”。茶农每天必有一件事,就是去自家茶垄看看,有没有人乱倒垃圾影响了茶园生态;妇女们组成的“采茶队”,不光采茶,还负责给游客讲“为啥咱的茶不打药”;村里的娃娃也知道,“不能往茶树下扔塑料瓶”。
这种绿色自觉,来自“守护即受益”的实在。县上给蒋家坪配了“生态指导员”,教大家科学种茶;镇上搞“最美茶农”评选,评上的能优先贷款、孩子上学有补助。就像茶农说的:“这茶园是咱的绿色饭碗,护好了,日子才能越来越好。”
从蒋家坪的茶农到平利县的百姓,大家慢慢明白——生态不是“上边的事”,是“自家的事”,这才是最扎实的保护。其他村也这样:西河镇的村民主动捡路边垃圾,因为“环境好,游客才来”;老县镇的党员带头护河,因为“水干净,茶叶才值钱”。保护生态,已经成为山村日常的一部分。
结语:蒋家坪的故事就是“不负青山”“绿色是金”的故事
蒋家坪茶的故事、绿色生产力的故事,就像一部精彩的连续剧。认知革命,带着茶农悟道的泥土味;理念革命,已升级为合作社章程里的硬规矩;空间革命,成就了留在山上的荒坡;产业革命,变成了茶农口袋里鼓起的人民币;社会革命,成为茶园内外、家园前后的绿色自觉。这环环相扣的“五大革命”,可看作过去实践的总结,也可视为未来绿色发展的坐标。
百姓最实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不负青山”不是口号,是“不砍杂树、不滥用肥”的日常;“青山定不负人”不是虚话,是茶叶卖得好、日子过得好的实在。
从蒋家坪的茶园望去,陕南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百姓的笑脸更多了。这就是“两山”理念最生动的答案——守住了青山,就能守住了长长久久的好日子。
2025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