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腊日宣召幸上苑》赏析

2025-08-15 11:40:52 来源:西部决策网

武则天(624-705年)与唐高宗(628-683年),史称天后与天皇,曾共同建构“二圣”共治天下的格局。高宗683年病逝后,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6年(684-690年),称帝15年(690-705年),史称武周时期。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还是一位杰出的女诗人。据《全唐诗》卷五载录,武则天《催花诗》(原文《腊日宣诏幸上苑》),尽显一代女皇杀伐果断、随机应变的王者霸气。

20250815114154285-12-a0ad1.jpg

作品原文:《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腊日”:是农历腊月初八。“幸”:指皇上驾临。“上苑”:即皇家园林上林苑,又称神都苑,在隋唐洛阳城宫城之西,以花著称。唐诗中有“春游上林苑,花满洛阳城”之句。“春”:指春神。“须”:必须。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这两句是武则天下达命令,给人一种毋庸置疑,不得反抗的霸气。这里的“春”指的是管理春天的神,神都要听从女皇的命令,可见她的气场多么的强势。“火急”,“报春知”更是让人感受到她的强大气场,不可抗拒的力量,呈现出女皇能主宰一切的气概。

“花须连夜开,莫待晓风吹”这两句写的是女皇要求百花一夜之间必须开放,这是以帝王的命令去命令百花门,暗示她能操纵自然的法则。“晓风”暗示的是李唐那些图谋不轨的大臣,“连夜开”暗指要求效忠李唐的大臣必须站好队,莫要在那里观望。

全诗意为:明天早上我要游览上苑,火速传诏给春神知晓。百花定要连夜齐放,不要等到晓风吹来方才开放。

《全唐诗》记载此诗时并有诗序,唐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中也说得更加详尽:“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

天授二年(691年)腊月,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紫微城里有些大臣意图谋反,便诈称百花盛开,请武则天驾临上苑(神都苑)赏花。武则天应允了此事,但很快便察觉出异图,怀疑其图谋不轨。于是,武则天将计就计,下笔如神,一气呵成雄浑壮阔的催花诗——《腊日宣诏幸上苑》。写完后,武则天将此作为诏书,派遣使者前往神都苑中宣诏,以告知花神。

果不其然,腊日(腊八节)凌晨,名贵花种遍布神都苑,一夜之间接连开放。武则天在群臣簇拥下来到了神都苑,在看到苑里百花盛开后,群臣们个个惊诧万分,无一不为之折服。那些图谋不轨的臣子,认为上天也偏向武则天,于是不敢再轻举妄动。究竟谁是事件背后妄图暗害武则天的元凶,史书并未详细记载。无独有偶,时隔数年,公元697年,时年已74岁的武则天,斗争锐气不减当年,对箕州(今山西晋中市左权县)刺史刘思礼、李元素、孙元亨等“三十六名家”意图发动的叛乱,武则天亲自调动指挥,将其消灭在了萌芽状态,使武周政权在斗争中得到进一步巩固。(文/董昌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