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山学:以山河为纸墨的文明大典

2025-08-14 12:50:20 来源:西部决策网

图片

"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这一金句箴言,本是天地递予文明的钥匙——当秦岭以祖脉为轴,撑起三千里华夏脊梁,当昆仑山的冰川、黄河的浪涛、长江的奔流共赴这场山河之约,一部以青山为纸、江河为墨的大典,早已在神州铺展。中国青山学,便是这部大典的注脚: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读出现实答案,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里品透共生真谛,于太白山云海、武夷山茶林中,写就人与自然共生的永恒史诗。

一、命脉卷:山河为母,文明根系

文明大典开篇,秦岭巨龙横卧,泱泱天汉东西奔流,系育南北长江、黄河脐带。这种"青山孕江河、江河哺文明"的天地铁律,在神州处处激荡:长白林海吐纳的云气,让松花江携松针清冽,浇灌东北平原的粮仓;青藏冰川垂首的融水,化作澜沧江奔涌,滋养万国生灵;三北防护林横亘北国,以万里绿墙锁住风沙黄龙,护住身心亿万亩良田——它不是一道单薄的线,而是北疆大地竖起的绿色屏障,让大漠的燥热与草原的风,从此学会温柔。

朱鹮从秦岭起飞,羽翼掠过黄河故道,衔来物种存续的密码;东北虎的长啸响彻完达山,宣告林海雪原间重筑的生命疆域——这不是偶然,而是"生物基因库"的生动注脚。《孟子》"斧斤以时入山林"的古训,化作今日天然林全面禁伐的国策;三江源退牧还草,复现千湖星罗——这,在诉说一个真理:山河命脉,即是文明呼吸的节拍,断其根者,必丢其魂。"人不负青山"的初心,就是对"山河为母"最虔诚的回应。

二、共生卷:以山为镜,文明心律

文明大典中篇,藏着"人与山河对话"的智慧。在终南山的云雾里,老子观山悟道写下"道法自然",那不是让人类匍匐于山水,而是教导我们读懂山的稳重、水的灵动:山不拒细土故能成其高,水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这哲思穿透古今,与新时代将广袤国土的生态核心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空间格局发生共鸣——这红线不是禁锢,而是为自然留出自由生长的天地,人与青山,各就各位、共生共荣。

这种对话刻在文明肌理:徽州的村落顺山势起伏,白墙黛瓦与青峦叠翠,共绘全球农业遗产的生存美学;武夷茶农恪守"七茶配一松"的古训,松树为茶树遮阴,茶树为松树固土,岩茶的醇厚里,藏着"相扶相济"的哲学;华山摩崖笔走龙蛇,在亿年岩层上刻写天人密码。敦煌飞天的衣袂,在戈壁守护工程中续写文明的韧性;数字天眼巡瞰山河,将红外相机里的大熊猫踪迹,译作大地的心跳——数字科技是让人类更清晰听见山河絮语的耳朵。

正如"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所启示:与山同频者,方能读懂文明的韵律,收获自然的馈赠。

三、升值卷:点绿成金,文明新韵

文明大典新篇,正由当代人执笔,主题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注解。秦岭深处,矿坑的旧痕已愈合为林药共生的锦绣;浙江余村,炸裂炮口的沉寂处,竹海翻涌绿浪滔天;云岭梯田,稻鱼辉映,织就红米银鳞的共生诗行——这些蜕变,藏着"绿即是金"的深意。

林下春潮涌动在绿色财富的长河,千万双脚板踏响的山河朝圣路,碳汇星火点燃的绿叶银行,都在诉说:杜仲、天麻、灵芝在腐叶中生长,是青山给勤劳者发的"生态红包";华山日出、龙头山云海引来游人,是山河把壮美化作“共享红利”。

祖脉秦岭的巡林员,武夷岩茶的传承人,三江源的管护者——两百万青山赤子,正以生命重写文明财富的定义。他们懂得"两山论"的真谛:不是透支山河,而是让文明大典的字里行间,永远透着无限生灵,勃勃生机。

终章:大典永续,青史长绿

当晨光镀亮东方国土,全球每四片新绿里,便有一片生自这里;当朱鹮掠过秦岭,融入大地铺展的新绿版图,这部以山河为纸墨的文明大典向寰宇昭示三重天道:

命脉卷刻骨:山河孕文明,失青山者绝其息

共生卷铭心:天地为师友,离自然者丢其魂

升值卷昭世:绿色即财富,点绿成金者永生

"青山不墨千秋画",自然之伟力本就是生灵丹青;"流水无弦万古琴",天地之清音本就是天赐丝桐。中国青山学,不过是以谦卑之心循天道,以守护之志传文明——待千载回望,犹见江山如黛,文脉似弦,共奏生生不息的生命浩歌、人文华章。

图片

注:在中华文明长河中,青山哲思歌咏源远流长,万世流芳。无数金句箴言,皆是中国青山学基因: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江潮淘尽古今人,只有青山长不老。——何宋英《六和塔》;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徐霞客《青云志》。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林则徐《试帖诗稿》。本文名曰“中国青山学”,也是“青山赋”。2025年8月14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