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塬抗战遗址迎来红“领巾讲解员” 让红色基因永远传承

2025-08-13 23:05:09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记者帅华锋)盛夏八月,热浪滚滚。走进宝鸡长乐塬抗战遗址,一股沁人的凉意迎面而来。"这里真凉快!"几位来自外地的游客惊喜地叫道。这声感叹,仿佛是一把钥匙,为大家打开了穿梭时光之门。

20250813231311473-76-f54ef.png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宝鸡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一个清脆的童声在窑洞中回荡。循声望去,一位系着鲜艳红领巾的小讲解员正站在人群中央。她神采飞扬地讲述着这段工业抗战史,举手投足间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游客们不自觉地停下脚步,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动人的一幕。

漫步在幽深的窑洞中,墙上的历史评述格外醒目:"这就是中国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林语堂”小朋友欢快的说道:"这里有泉水!"只见一汪清泉在灯光下泛着微光。谁能想到,这处曾经的水患之地,竟被抗战时期的工人们化害为利,变成了维系生产的生命之源。

20250813231337917-63-f756f.png

在"汉呻新四厂宝鸡分公司"的展区前,一个瘦小的身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位身高还不及展板的小讲解员,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汉呻新四厂的抗战贡献。"叔叔,我是三迪小学一年级的沈宥聪。"面对游客的询问,他落落大方地回答。自信从容的模样引来阵阵掌声。

继续前行,光影交错间,昔日的工人仿佛重现眼前。1942年2月2日,申新宝鸡厂在窑洞车间首创"三八制"工作制度,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被完美还原。穿过两排整齐的机床,齐腰高的纱锭、精密的通风系统、挂满墙壁的齿轮,无不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红领巾讲解员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将迁厂运动的壮举娓娓道来。

20250813231426919-39-51870.png

在织布机展区,当灯光亮起,上万个纱锭同时闪耀的场景,更是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来自石油小学的凌闻濋同学正赢得阵阵掌声。他专业而热情的讲解,让游客们看到了纺织工业对抗战的卓越贡献。

20250813231314380-21-e838a.png

工合纪念处,路易·艾黎的雕像静静伫立。这位"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之父"的事迹,通过红领巾们的讲述焕发新生。3000多个工业合作社,30万难民的就业机会,数千名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国际友人对中国最深沉的爱。

当游客参观完长乐塬抗战遗址公园窑洞工厂,一出窑洞,就被一节特殊的"火车车厢"吸引。真实的旧物件与虚拟的车窗景观巧妙结合,仿佛载着游客在时空隧道中穿行。孩子们趴在车窗前,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变幻的风景。仿佛回到了过去……

据了解,长乐塬抗战遗址“红领巾志愿者讲解员”是从今年七月中旬开始报名,年龄由7—14岁的在校学生组成。通过层层审核、评委现场考核后统一安排,在暑假期间利用假节日,给各地游客讲解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等相关知识。既提升了抗战遗址的知名度,又增加了游客体验感,特别对带孩子参观的游客,增强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对抗战故事的自豪感,让红色基因在少年儿童的心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