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看长武——一个西部县城的全域高质量发展方法论

2025-08-13 10:28:09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在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一座西部县城正以非凡的实践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长武县,这个曾以煤炭闻名的资源型县区,如今已蝶变为产业多元、民生殷实、文旅兴旺的现代化县域发展标杆。在“十四五”收官之年,长武县以系统思维和创新实践,为西部县域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长武方案”。

20250813103029433-94-d2e3c.jpg

战略升维:县域发展的系统性破局

长武县的突围之路,始于对发展逻辑的深刻重构。该县摒弃“单兵突进”的传统路径,构建起“项目引擎-园区载体-民生根基-文旅名片-营商沃土”五位一体的发展矩阵。这种系统性思维体现在:以54个重点项目形成136.3亿元的投资拉动,同步谋划167个政策性项目筑牢发展基底;在省级经开区打造“一区三园”产业生态,推动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与苹果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将民生工程与城市功能升级捆绑推进,实现10平方公里建成区与7440个新增学位的协同增效。这种多维度、立体化的战略布局,使县域发展摆脱资源依赖,走向内涵式增长。

动能裂变:产业生态的创造性构建

在杨家坪煤矿88.3亿元投资的背后,是长武对能源产业的价值重塑。该县不再满足于初级资源输出,而是以绿色现代能源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山东能源集团的持续加码,推动煤炭产业向高端化跃迁。更具突破性的是生物制药产业的“无中生有”——丽彩化学原料药项目投产后30亿元的年产值,标志着县域产业成功切入价值链高端环节。与此同时,苹果全产业链的深度培育,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这种“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品牌化”的进阶路径,使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85亿元,在全省117个园区中跻身第四,创造了西部县区的产业奇迹。

20250813103049631-90-3133e.jpg

人本觉醒:幸福城市的温度实践

当总投资6505万元的运动公园成为市民健身地标,当鸦儿沟大桥将5万群众纳入“10分钟经济圈”,长武县正重新定义县域民生内涵。该县将“人民城市”理念具象化为:以“四纵四横”路网重构城市骨架,用11.41亿元教育投入破解大班额难题,借便民市场、停车场建设治愈城市“微痛点”。更可贵的是,这些民生工程并非孤立存在——城市运动公园与革命旧址4A景区创建呼应,形成文旅融合支点;教育设施扩容与产业人才需求对接,筑牢发展人才根基。这种将民生关切转化为城市竞争力的智慧,让“丝路明珠”的称号实至名归。

机制革命:营商环境的基因再造

省级经开区的获批,成为长武营商环境革命的里程碑。该县以“店小二”精神重构政企关系:通过“企业宁静日”制度建立“不打扰”底线,运用“首席服务管家”机制实现“全周期”陪伴,依托“问题仓”平台构建“秒响应”闭环。当22条“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措施从纸面走向实践,13万平米标准化厂房与第二污水处理厂的硬件支撑,便转化为吸引丽彩化学等龙头企业落地的关键筹码。这种将制度优势、服务效能、硬件支撑三维融合的营商生态,使长武成为关中投资“新洼地”。

20250813103120418-99-fba29.jpg

在“一带一路”倡议纵深推进的今天,长武县的探索具有特殊价值。它证明:西部县域完全可以通过系统思维打破发展桎梏,依托产业重构激活内生动力,立足民生改善凝聚发展共识。当杨家坪煤矿的机械开始轰鸣,当职教中心的新校区迎来首批学子,长武县正以破茧成蝶的姿态,为西部县域高质量发展竖起崭新路标。这座奋力前行的丝路县城,已然成为观察中国县域现代化进程的生动窗口。(杨义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