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宜川县冯延峰:匠心筑梦赤子心

2025-08-09 08:36:13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记者马瑞 通讯员 李文振)晨光初现,陕北高原的山脊刚染上金边,冯延峰的身影已出现在宜川县学府小区建设项目的工地上。他指尖掠过新砌的砖缝,突然顿住:“砂灰配比差0.5个点,拆了重砌。”工人们交换着无奈的眼神——这位三十出头的企业掌舵人,对工程质量的苛求近乎偏执。

20250809084535374-61-5376b.jpg_scale.jpg

从2013年的一名普通建筑学徒,到如今带领企业年纳税近180万元的民营企业家,冯延峰用十二年时间,在黄土高原上书写了一段“匠心筑梦”的奋斗故事。

在钢筋水泥中“淬炼匠心”

2013年盛夏,25岁的冯延峰告别大学校园,走进了延安市宝塔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当同龄人涌向北上广的写字楼时,他却选择从最基层的工程材料员做起,终日与钢筋水泥为伴。

“第一次去建材市场,连HRB400和HRB500螺纹钢都分不清。”回忆起青涩岁月,冯延峰嘴角泛起笑意。为攻克专业壁垒,他独创“三同学习法”:同吃——把饭碗端到料场边吃边记;同住——在宿舍地板上铺满建材样本;同行——追着老师傅跑遍西安大明宫建材市场和延安各建材集散地每个角落。三个月后,他练就了“一掂知重量,一敲辨强度”的绝活,连老采购都竖起大拇指。

20250809084528860-44-3bce1.jpg_scale.jpg

2015年转任工程质量员后,冯延峰把施工规范背成了“睡前读物”。某次验收时,他发现混凝土梁钢筋间距比设计要求宽了5厘米,施工队长不以为然:“这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他当场掏出红笔在梁体画上大大的“×”:“国家标准是底线,不是及格线!”最终硬是盯着工人连夜返工。从此,工地上流传着一句话——“冯铁面来了,谁都别想糊弄。”

2017年的宜川县治沟造地项目,成为他职业蜕变的里程碑。面对犬牙交错的黄土沟壑,冯延峰没有照搬传统方案,而是带着测量队翻山越岭,创新采用“就地取土+分层压实”工艺,既节省了运输成本,又提高了土壤稳定性。项目完工后,不仅预算节省15%,还成为全县土地整治的样板工程。

“那几年,我就像一块海绵,拼命吸收一切能学的东西。”冯延峰说。他的背包里永远装着三样东西:卷尺、笔记本和一本翻烂的《建筑施工规范》。

在黄土沟壑间“拓荒开路”

2018年8月,冯延峰毅然返乡接手父辈建筑公司——延安新都建筑有限公司。当时,这家老牌企业正面临转型困境:市场竞争激烈,管理模式陈旧,业务局限于小型民房建设。

20250809084528059-47-5d535.jpg_scale.jpg

“别人都说‘富不过三代’,但我偏不信这个邪。”冯延峰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是给公司“动手术”:淘汰落后设备,引进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标准化施工流程。面对老员工的抵触,他带着团队到西安参观现代化工地,用事实说话:“时代在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变革很快迎来考验。2021年,公司中标宜川县城区排水设施建设项目。这是一块“硬骨头”——老城区地下管网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挖断电缆、水管,引发居民投诉。传统做法是大面积破路开挖,但冯延峰力排众议,大胆采用“分段开挖+智能探测”技术,通过雷达扫描精准定位管线,将施工影响降到最低。最终,工程提前一个月完工,还节省了20%的成本。

更大的挑战来自2022年的宜川县第九幼儿园建设项目。这是全县重点民生工程,工期紧、要求高。冯延峰在投标时就立下军令状:“不仅要按时交付,还要建成全县最环保的幼儿园!”施工中,他力推绿色建筑理念: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新型保温材料,连塑胶跑道都选用环保产品。面对质疑,他坚定地说:“教育是百年大计,不能只算经济账。”

20250809084524712-7-a00c3.jpg_scale.jpg

“谨慎不等于保守,创新不等于冒进。”这是冯延峰的经营哲学。在他的带领下,2023年公司更名为“陕西新都鸿宇建设有限公司”,业务进一步向市政工程、生态治理等领域拓展,年产值实现跨越式增长。

企业家的“另一本账”

在冯延峰的办公桌抽屉里,并排放着两本账簿:一本记录企业收支,另一本写满公益计划。

2024年9月,在宜川县工商联“金秋助学”活动现场,当受助女孩说出“我要回乡教书”时,这个钢筋铁骨的汉子瞬间红了眼眶。六年来,他资助的12名困难学子中,已有6人学成返乡。

对冯延峰而言,企业的价值从来不止于利润。他的公司常年雇佣30余名固定员工,其中近半是本地困难群众。在了解到丹州街道南窑村困难群众王思学的妻子患病,孩子辍学在即后,冯延峰立即联系王思学,为他安排了月薪4000元的保安工作。“冯总不仅给了工作机会,更给了我们全家希望。”王思学感激地说。

20250809084517907-85-89d4c.jpg_scale.jpg

2020年疫情暴发时,冯延峰第一时间组织公司车辆往返各卡点运送防疫物资。“关键时刻,企业家必须挺身而出。”回忆那段经历,他这样说道。

如今,在他的推动下,公司公益行动日益系统化:开设“乡村振兴技能培训”,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建立长效助学机制;每逢汛期,工程机械随时待命支援抢险救灾……

20250809084510607-51-99139.jpg_scale.jpg

“钱可以再赚,但有些事不能等。”冯延峰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宜川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待改造的沟壑村落。谈及未来规划,他指向地图东南角:“下一步,我要把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到更多山区,让乡亲们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的日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