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热血台词 历史回响

2025-08-06 17:40:52 来源:西部决策网

近日,电影《南京照相馆》点燃观影热潮。

送信的邮差、怀揣梦想的演员、照相馆的老板……从“保命”到“保存罪证”,这群小人物作出了每个中国人都会做的选择,完成了从个体求生到集体抗争的觉醒史诗,借他们之口,说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必胜信念。

“我们不是朋友,不是”——撕碎日军“亲善”面具

电影主角苏柳昌牺牲前,以耳语般的音量,说出犹如“骨头缝里蹦出的刀锋”的话语:“我们不是朋友,不是”,这和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那句蹩脚的“我们是朋友”形成了莫大讽刺。

伊藤秀夫让苏柳昌帮忙洗照片时,给了“保命符”,送了吃的,还承诺给通行证,可这全是假的。在他们这些被军国主义洗脑的侵略者眼里,苏柳昌就是个工具,南京百姓更是草芥。

日军的伪善,还在那些“亲善照”里。他们为了骗外界,摆拍给孩子送礼物、一起玩的照片。有个画面特别讽刺,伊藤秀夫在喂流浪狗,可旁边就是被虐杀的狗主人和堆成山的尸体。他们想用“亲善照”向国际证明对南京百姓好,可是相机一放,就开始血腥杀戮,30多万同胞惨遭屠杀。

比起直接的暴行,这伪善更得仔细看,藏在“仁义礼智信”下面的暴虐、狡黠、丑恶,才是日军的真实面目。好在苏柳昌没把伊藤秀夫当朋友,南京百姓也不可能把日军当朋友。他牺牲前的这句话,将人与兽之间的界限划得清清楚楚,彻底撕破了日军的“亲善”面具。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中华儿女的铮铮誓言

影片里,吉祥照相馆老板金承宗和妻女分别时,觉得可能再也没机会一起看祖国的山河了。为了让女儿看山河壮美,他大吼一声:“把幕布拉出来!看看咱中国!”

老金拉动背景轴,幕布流转,北平故宫的金碧辉煌,天津劝业场的热闹,杭州西湖的美景,上海城隍庙的古韵,万里长城的雄伟,武汉黄鹤楼的壮观……女儿金婉仪拍着手说:“爹爹把天下都搬来了!”

这些美景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是中华儿女的美好家园。此时此刻,众人心疼无比,眼前的美景正被日军的铁蹄无情碾压。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苏柳昌和金婉仪喊出的这句话,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也是付诸行动的铮铮誓言。就像《我的祖国》里唱的那样:“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一次次赶走侵略者,守护家园。这份信念,支撑着大家在困境中反抗,在枪林弹雨中战斗,就为了祖国山河完整。

最壮烈的显影在生死关头绽放。为引开日军掩护剧中人物林毓秀突围,金承宗高举相机冲向刺刀,高喊:“老子是拍照片的!”这南京方言铿锵如铁,市井小民终成守护山河的丰碑。

“万一呢”——绝望中的星火

“万一呢?”——当林毓秀衣衫不整地从日军营地逃回,面对翻译官王广海的苛责,她突然挺直脊梁诘问:“万一日本人真的输了呢!”

王广海从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到日军侵华,觉得 “日本人不会输”。这种关于战争胜负的讨论,不只是电影里两人的事,也是当时南京乃至中国人民的心头之痛。

面对强敌侵略,有人像王广海,选择苟且偷生,帮日军害同胞;有人像林毓秀,坚守爱国信仰,被迫唱戏也唱抗日民歌 “春季到来绿满窗”。还有警察宋存义,坚信“抗战必胜,中国万岁”,为救同胞埋伏车底,和日军决一死战。

林毓秀,这位梦想成为胡蝶那样的演员的女子,目睹婴儿被摔死的惨剧后,骨子里的戏曲基因苏醒了。她想起穆桂英挂帅的铿锵唱词,想起梁红玉击鼓的飒爽英姿。一句“万一呢”的问话,是绝望中的星火,照见普通人从匍匐到昂首的弧光。

电影之外,中国人民用血肉铸成钢铁长城,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洗刷了民族耻辱。

有人说,电影片尾没有“彩蛋”,但当万千观众走出影院,祖国的繁荣昌盛、万民乐业,城市里的点点灯火、车水马龙,就是这部电影最好的“彩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南京照相馆》远不止是一部光影交织的电影,它是对历史最虔诚的敬畏与最深刻的铭记,是一堂刻进生命的历史课,让我们看见平凡者在黑暗中迸发的勇气:他们或许不是战场上身披铠甲的战士,却以胶片为刃、以记忆为盾,用生命守护着不容篡改的真相,为后世留存下足以照亮来路的火炬。(供稿单位:华阴市委宣传部  作者:张向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