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8月5日,市政协召开“加快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打造氢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对口协商座谈会。省政协委员、榆林市政协副主席、民建榆林市委会主委任静波出席会议并作重点发言。
近年来,榆林市深入贯彻国家能源转型战略,积极健全推动能源“稳控转”机制,依托在煤炭、油气等传统能源领域深厚的产业基础,系统谋划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加快建设集氢能高端装备制造、氢气生产储运、综合应用为一体的氢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取得初步成效。
当前榆林氢能产业发展仍面临产业链不完善、市场活力不足、基础设施滞后、人才储备薄弱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任静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产业规划布局。要强化氢能产业链顶层设计,重点聚焦氢能交通、绿氢化工领域,依托国有企业在绿色高纯氢制备、加氢站、氢燃料电池等方面的超前布局。建议将装备制造与制氢核心区设于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水工业园以南、榆林东沙汽车产业园以北区域,重点推进27万吨/年蓝氢基地和10万吨绿氢项目建设。在榆横工业区打造应用示范与科研创新基地,与榆林科创新城零碳产业园、榆林学院、中科院等协同形成“研发-应用”产业链条。同时,建议细化支持政策,推动省级制氢加氢一体站审批豁免化,简化用地流程,扩大氢能产业基金规模,覆盖综合成本的60%,并建立氢能技术保险补偿机制,发行绿色氢能债券,引导专项资金向氢能产业倾斜。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要优先在氢能产业基础良好、应用场景成熟地区布局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由点及面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建议以专用车辆需求为牵引,制定专项规划,加大投入,支持企业建设运营。鼓励煤化工企业参与,建设短输管道连接煤化工园区与加氢站,降低运输成本。推动氢能从专用领域向公共、民用领域延伸,拓展规模化应用。
三是加强氢能全产业链产学研联合攻关。要重点突破制氢、储氢、用氢等核心技术瓶颈,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建议在榆林风光富集区建设离网制氢站,通过“电力直供+氢储能”模式降低制氢成本至15元/kg以下。借鉴吉林大安绿氢合成氨项目经验,构建“风光电+电解制氢+绿氨化肥+储能”产业闭环,推动园区一体化发展。要积极拓展工业领域用氢市场,推动氢能在化工、冶金等行业的规模化示范应用,通过典型项目引领产业扩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企业研发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以及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建议搭建开放共享的技术交流平台,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自主产业生态体系。
四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要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增加氢能相关专业课程内容,培育具备全产业链视野的科技型人才,强化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将氢能与新能源、电化学、新材料、经济管理等学科有效结合,拓展人才培养深度与广度。在职业教育领域,建议完善氢能相关专业设置与审批机制,加强办学质量监管,注重实操能力提升,扩大应用型技术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