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笼里的针线活,破解竖井安装困局近日,神南产业公司搬家中心正在为陕西能源赵石畔煤电有限公司安装首采工作面-30101综采工作面。本次安装工艺工序较以往传统安装工序有所不同,受设备尺寸大小、井巷条件及到货情况等因素影响,中心采用了以平行安装为主、“多点作业”为辅的模式,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设备列车、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及液压支架的安装任务,正在进行收尾工作,即将圆满收官。
精益筑基:定制服务破解矿井桎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面对矿井的竖井开拓方式、尺寸为8700×3800×3800mm罐笼及47吨最大荷载的特殊限制,在项目开工前,搬家中心党总支书记、项目部负责人张海广组织安装三队和特种车一队队干与技术人员制定了全流程定制方案:
中心精益化车辆选型,综合考量设备的运输需求与车辆拆解便利性,优选可模块化拆解的特种车辆,减少了在井下的装配工作量;此外中心超前化准备工序。梳理好项目需求的车辆后,提前在中心车间完成车辆预拆解,实现了车辆“到矿就入井,入井就组装”的效率提升,极大地压缩了现场的开工准备时间;同时对采煤机、液压支架等“三超”设备进行了分解优化,确保随时具备入井条件。
创新增效:工艺革新突破时空瓶颈
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结合矿方作业需求,中心驻赵石畔项目部针对罐笼运输的时空限制创新作业模式:
中心将早班定为生产准备时段,集中力量于井下倒运和地面准备,集中中班、夜班力量全力开展运输,通过“准备-运输-运输”三八制作业模式无缝衔接,成功破解了罐笼检修与交接班时段占用问题,较计划工期提前6天开始运输液压支架入井。运输液压支架时采用“WJ-10FB型多功能车+自制运输板”配合,再通过放罐接罐精准对接,实现了液压支架快速入井和倒运,上下罐时间大幅缩短;平均每天入井支架10台,提升运输效率。此外,受交叉作业队伍多、重型特种车会车困难等因素制约,中心采用“分时分段、同进同出、集中运输、定点会车”模式,尽可能减少井下会车频次,同步提升运输效率与安全系数。 截至目前,150台支架安装已完成,较计划工期提前7天收官。
成本固本:全链节资释放降本潜能
项目部成立以来,紧密围绕集团公司四种经营理念,强化降本增效和修旧利废意识,始终以“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导向来搞创新、增效益,努力实现“花小钱,办大事”目标,构建了多维度降本体系。建立“早班保养+交接班点检”双机制,中心把机电设备维保周期按小时计算,确保每台设备维保周期不超过8小时,以“勤保养”谋取“久使用”,从而减少配件物资消耗,从根源上消除了机电设备的潜在隐患。
项目开工以来,中心坚持能修不换,且优先领用修复后的旧件,累计使用价值10余万元的储备旧件。同时,累计修复工器具、发电机及制动器等设备,创造直接经济价值20余万元,让“每一颗螺丝钉都是宝贝”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此外,中心驻项目部管理人员超前谋划推演,精准排兵布阵,与生产需求精准匹配,避免了无效的运输损耗和人工冗余,提升了人工工效。
安全护航:全程管控筑牢生产防线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项目部将安全管控嵌入到地面调试与井下安装中间的装车、放罐、接罐、运输、配合作业等各环节。中心驻项目部管理人员坚持与员工同上同下,带班作业期间与安检员重点盯防关键点位、关键岗位及关键人群,把作业中的一切风险消灭在萌芽中。中心采用集中运输模式减少交叉作业风险,同时科学检测机电设备,充分掌握设备性能,实现运输环节零事故。基于竖井开拓特点提前储备应急物资,中心构建罐笼运输专项应急预案,确保突发情况快速响应。
此次合作作为神南产业公司与赵石畔煤电公司的首个项目,通过深度践行集团公司的四种经营理念,形成精益服务的新范式,拓宽神南服务的“朋友圈”,开创了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供稿:俞海洋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