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学特训营:一场重塑教育认知的蜕变之旅——渭南市合阳县暑期教师培训纪实

2025-08-01 12:55:58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在全国教育界享有盛誉的“思维导学特训营”日前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成功举办。

从全县教育系统精心遴选的60多位骨干教师在著名教育专家房超平、王葆勤的执导下,以“空杯心态”重回学生身份,开启了一场颠覆认知、重塑理念的思想风暴。学员们一致认为,这场为期5天的培训,如同一场跌宕起伏的认知旅程,大家从初学时的懵懂,到渐入佳境的理解,再到发自内心的赞同,最终实现思维的“破圈”和“突围”,专业素养得到跃迁式的进步,堪称职业生涯里一份意外的成长厚礼。

培训初体验:打破常规,沉浸式成长

特训营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其独特的学习模式。每天充满活力的“产品推介会”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每个夜晚,大家伏案构思,将次日所要学习的内容凝成思维导图初稿;第二天在课堂上各小组成员再集思广益,讨论之声如沸水翻腾,智慧碰撞出更精妙脉络;最终,各组将精心改进的“产品”展示于小黑板上,轮值组长化身激情讲解员“推介”成果,学员们仿佛置身于学术市集,在观摩品评间悄然拓宽认知疆界。这种“输出倒逼输入”的模式,让知识在表达中扎根,在交流中生长。

20250801125717501-29-4fde1.png

独出心裁 各有妙招

同时,培训彻底打破了“专家讲、学员记”的传统模式,而是小组合作贯穿始终,每位学员都是参与者和创造者,大家争先恐后地大开脑洞、表达见解,在交流与碰撞中反思、辩诘、提升。从现场模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结构,到分组设计基于核心问题的驱动性任务,再到尝试运用“三色反馈卡”即时评估学生理解层次,每一次实践都在加深对新理念的探求与认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些工具撬动思维的巨大潜力。用“豁然开朗”“醍醐灌顶”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核心收获:理念革新与工具掌握

教育理念的重塑

培训的核心冲击力在于彻底颠覆了学员们对课堂的固有认知: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革命性转向。房超平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传统课堂最大的悲哀在于“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思维导学的核心要义,是彻底将课堂的“方向盘”从教师手中移交到学生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和课堂的“独角戏演员”,而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思维路径的引导者、深度对话的促进者。

培训也直击教育中最棘手的“厌学”问题。王葆勤老师结合大量调研数据与案例分析,深刻揭示了“厌学”表象下的深层逻辑:无效的学习体验、缺失的学习主体性。这让大家从内心深处感知到:学生“不爱学”并非天性懒惰,而是教学未能点燃其内在引擎。教育的目标在于唤醒、赋能与点燃,而高效课堂的背后是精心的设计、科学的工具和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尊重。

实用工具的掌握

培训班上首先学习的是思维导图、激励模型等工具。思维导图不仅是知识的可视化工具,更是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知识脉络、提升逻辑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让数学知识从孤立的珠子串联成链,让语文文本的逻辑关系清晰可见,让地理知识的层次分明呈现。

激励模型的运用——倾听、共情、肯定、建议、期待,这一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真理的感召力和思想的冲击力。既有方法论,也有路线图。面对学生的错误或困惑,一句“我理解你现在有些困惑”远比直接批评更能打动学生,触及灵魂。辅之以有温度的语言,有向度的沟通,有满腔的赤诚与真爱,学生自然更易接受、影响和改变。

此外,大家还学习了班级自主管理、学习动力养成等基础模块,并以教学分析、三层目标、学习路径、课堂流程、习题设计、课堂评价为主体现场实践,人人“过关”。

三层目标的深刻变革

“从三维目标到三层目标的转变”是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解决了学员们教学中目标与实践脱节的困境。以往的三维目标在实践中常常流于形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模糊,缺乏具体情境支撑和行为观测点,且三者常被割裂,评价也因目标模糊而失焦。

三层目标——基础性、拓展性和挑战性目标,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梯度。以多个学科为例:

- 数学《一次函数》中,基础薄弱生只需掌握表达式中k、b的意义和简化画图方法,中等生就要能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变量,优秀生则要从图像变化中归纳k值对函数增减性的影响。

- 地理《黄河水文特征》中,基础性目标是用橡皮泥制作黄河“几字弯”模型并标注上中下游;拓展性目标是根据水文数据写防汛建议书;挑战性目标是设计含地理关键词的生态保护宣传标语。

- 化学《氯气的性质》中,为学困生设计的基础目标是能根据实物和新闻说出部分性质,中等生和优等生则有更高层次的要求。

这种分层设计让目标更具体、有指向性和可操作性,如同阶梯,引领学生拾级而上。

20250801125717433-95-5e6fb.png

认真讨论 剑走偏锋

实践反思:过往教学的痛点与突破方向

回顾以往教学,学员们普遍存在很多困境。在知识传授上,常常是“一锅烩”,缺乏精准“对接”,忽视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数学老师按“定义—解法—应用”线性罗列知识,学生却无法理解内在关联;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精心讲解的文本难以引发学生共鸣;化学老师要求所有学生记住所有知识点,学困生在连串术语前望而却步。

在师生互动中,沟通方式不当。面对算错多次的学生,我们常说“这道题都讲过三遍了,怎么还不会”?让学生愈发畏缩;面对眼神飘忽的学生,我们简单判定为“不想学”,却未察觉他们是被知识的“强光”一再刺痛。

在评价反馈上,缺乏针对性和激励性。课堂评价模糊笼统,未能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进步,无法有效检验目标达成度。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培训所学,大家都有了明确的突破方向。

备课环节的革新

以思维导图为支架,为每一单元绘制三层目标蓝图。备课组合作,从学情出发,盘点基础知识,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确保学生通过基础关。在语文《雷雨》教学中,构建“周朴园人性审判庭”,让学生在控辩交锋中实现不同层次目标;在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间的深层关联。

课堂实施的优化

围绕三层目标设计“分层活动”,打造“基础—拓展—挑战”的活动链。在地理“热力环流”课堂上,基础层聚焦绘制示意图,拓展层解释原理,挑战层提出缓解热岛方案。在语文《祝福》教学中,学生分组绘制“鲁镇权力生态链”,实施“重返鲁镇·口述历史”项目,在角色共情中达成目标。同时,营造安全、深度的“问题场域”,让问题“悬置”,留足思考空间,变“灌输”为“引导”。

评价反馈的改进

借鉴激励语言模型优化课堂评价,关注思维品质的跃升。面对学生方案,不仅指出不足,更肯定其优点并提出改进方向,如“你对通风廊道的设想很有空间感!若补充数据支撑,方案会更完善”。在作业和测评中,减少单纯记忆类题目,增加分析、论证、设计等开放性任务,建立动态“学习能量站”和“思维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班级管理的升级

推行班级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与集体协商能力。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规则制定,设立更多自主管理岗位,引入班级议事机制,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责任感和组织能力。

20250801125717664-46-6e33a.png

团队协作 出奇制胜

未来展望:让理念落地生根,持续成长

五天的培训虽短,却如经历了一场静水流深的蜕变,为大家指明了方向。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到教学岗位,将着力从以下方面“散叶开枝”:

深化目标导向,在每节课、每个单元设计中实践“三维三层”目标设定法,并精心规划实现路径;优化课堂观察,将所学的研课、观课方法应用于日常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诊断能力;推进班级自治,系统设计学生自主管理机制,逐步下放管理权;精炼激励语言,提升反馈的针对性与激励性,营造积极的学习场域;将培训的成长链路延续到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形成“培训—实践—反馈—迭代”的长效机制。同时,选取典型案例集体研磨,在“自己做—老师改—再完善”的过程中,把所学方法真正内化成本能。

这场思维导学特训营,吹散了教学惯性的迷雾,点燃了课堂变革的星火。学员们深刻领悟到,教育是自我的更新,是向内的生长,是用智慧引领学生探索知识海洋。回归岗位,大家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以思维为舟,以学生为帆,以科学的方法为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实实在在的成长,长成属于自己的精彩与茁壮!(文/王遂社)

导师简介

房超平 思维导学倡导者,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专家,深圳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教育科学出版社思维导学项目首席专家。出版学术专著10本,《思维第一》系列(《全面提升学习力》《学习的超级动力(幼小版/中学版)》《教师成长迭代解码》《24位清北学子高效学习经验解码(清华篇/北大篇)》 )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入选“首届全国教育创新优秀图书100强”“全国教师喜爱的100本图书”荣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等称号,《新华网》《学习强国》《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主流媒体多次深度报道其教育理念与实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