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迅 7月31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总调度长马骏,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涛,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王运动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李敏主持。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凯介绍在发布会上介绍,西安市“深化六个改革”开放领域确定重点任务452项,上半年已按时序节点完成203项,其中,全国首列绿色低碳班列首发开行、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新址开诊等成果成为西安开放新亮点。
今年上半年,西安市31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5.43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50.6%。三星、采埃孚、美光科技投资加码,中粮可口可乐、依必安派特、百事新项目开工建设,全市15个1亿美元以上外商投资项目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8.05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6.1%,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38.9%,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1.1倍,成为外贸“新三样”核心增长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5.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2.6%。持续打造西安历史文化名片。上半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亿人次,增长6.02%,其中,入境游客34.14万人次,增长55.45%。
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阎良区(航空基地)、长安区(航天基地)实现“区政合一”改革,深化高新区与周至县合作共建集贤产业园,将区县级管理的21个开发区优化整合为13个;今年上半年,全市主要开发区GDP合计增速6.4%,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9%。推出关中平原城市群第三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80项,累计达到119项,关中平原城市群成员城市实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省内城市实现了异地就医免备案直接结算。2024年,西安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96家,实际使用外资53.52亿元,西安获评“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下半年,西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主要围绕统筹抓好“深化六个改革”任务落地落实、着力打造中欧班列经济圈、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以及持续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四方面加力。继续深挖与中亚南亚西亚和欧美地区合作潜力,推动“物流+贸易+金融+产业”协同发展的中欧班列经济圈,高标准办好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加快推进以布达佩斯为主、阿拉木图为辅的枢纽对枢纽航线网络布局建设,加密和拓展面向西亚、南亚和欧美的国际航空客货运航线,高水平办好2026年第22届亚洲航线发展大会,助推“公转铁”等多式联运模式创新发展,建强以空港陆港为中心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载体。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总调度长马骏表示,2025年将迎来中欧班列(西安)开行12周年。上半年班列共开行3055列,同比增长28.8%;货物总重345万吨,增长34.8%。西安已形成欧亚全覆盖的国际班列线路,连接中越、中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内外枢纽,强化“东联港口、西进腹地、南通通道”的全国开放通道布局。
西安国际港场站已成为全国最大铁路物流基地,具备540万标箱吞吐能力。创新举措如“关铁验检合一”“铁路快速通关”等,客户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5%以上。全国首列铁路物流金融专列也已运行,为中小企业提供3.3亿元金融支持,缓解融资难题。新增每日1列跨里海南通道班列线路,国内往返运行线达到23条,境外实现了欧亚地区主要货源地全覆盖。加密西安-杜伊斯堡全程时刻表班列,每周4去3回实现双向“天天班”开行。铺化内贸分拨班列线路10条,集结班列线路3条,向东联通主要沿海港口,向南辐射国内主要物流枢纽,向西南衔接中越、中老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西安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
实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再提升工程,推动西安国际港站前置安检区扩建,发挥集装箱三线束和“关铁提升项目”建成后的效能,西安国际港已成为了全国场站规模最大的铁路物流基地和全国第一个拥有3束6线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540万标箱。实施“关铁验检合一”、“关铁安全互认”等铁路创新举措,扩大“铁路快速通关”业务,客户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创新开行全国首趟中欧班列铁路物流金融服务专列,联合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3.3亿元“运费贷+信用证”物流金融服务,解决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试点开行铁水联运“一单制”班列,为中欧班列返程分拨货物提供“一次委托、一张单据、一次结算、一次保险”新的物流服务模式。
马骏介绍:“下半年将迎来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量30000列的历史节点,我们将持续推进建设高效便捷、安全韧性、自主可控、创新融合的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班列运输格局,更好助力西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为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截至今年7月25日,集团共保障旅客4004.5万人次、货邮23.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和13.7%。其中,西安机场保障旅客2727.1万人次、货邮1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9%和16.1%。客运方面,西安机场立足“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定位,围绕国内外商务、旅游、务工、求学等多元出行需求,按照“洲际大线、枢纽强线、向西战略线+市场航线”的“3+1”国际航网布局战略深入推进。新开至伊斯坦布尔、奇姆肯特、墨尔本等5条国际客运航线,加密塔什干、撒马尔罕、阿什哈巴德、悉尼、吉隆坡、大阪、香港等9条航线,累计新开及恢复国际客运航线达58条,通达25个国家的52个主要城市,联通“一带一路”19个国家的34个航点。特别是在中亚方向上,实现了中亚五国八城全覆盖,航班周频达21班,通道优势明显。西安机场保障国际(地区)旅客106万人次,同比增长超60%。预计全年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货运方面,今年新开加密西安至米兰、马德里、德布勒森等6条全货运航线。目前,在营国际全货航线达12条。
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涛说,近年来,西部机场集团聚焦地方发展需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全面落实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部署。今年截至7月25日,集团共保障旅客4004.5万人次、货邮23.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和13.7%。其中,西安机场保障旅客2727.1万人次、货邮1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9%和16.1%。
客运方面,西安机场立足“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定位,围绕国内外商务、旅游、务工、求学等多元出行需求,按照“洲际大线、枢纽强线、向西战略线+市场航线”的“3+1”国际航网布局战略深入推进。今年以来,西安机场新开至伊斯坦布尔、奇姆肯特、墨尔本等5条国际客运航线,加密塔什干、撒马尔罕、阿什哈巴德、悉尼、吉隆坡、大阪、香港等9条航线,累计新开及恢复国际客运航线达58条,通达25个国家的52个主要城市,联通“一带一路”19个国家的34个航点。特别是在中亚方向上,实现了中亚五国八城全覆盖,航班周频达21班,通道优势明显。截至7月25日,西安机场保障国际(地区)旅客106万人次,同比增长超60%。其中,中亚方向旅客8.2万人次,较去年增长46%。同时,我们联动海关、边防等单位,全面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快航站楼“入境旅客服务中心”建设,为外籍旅客提供“一站式”机场服务,入境旅客同比增长66%。预计全年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
货运方面,截至目前在营全货运航线15条,今年新开加密西安至米兰、马德里、德布勒森等6条全货运航线。目前,在营国际全货航线达12条,向西开放航线占比80%,周均运营30架次。截至7月25日,西安机场保障国际货邮3.6万吨,同比增长139%,其中全货机货邮2.5万吨,同比增长115%。预计全年实现国际货邮吞吐量6.6万吨。
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王运动介绍,近年来,浐灞国际港突出区域协同、资源整合,持续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级,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等开放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将聚焦“畅通道、提功能、优服务、拓贸易、聚产业、促交流”六个方面,着力打造中欧班列经济圈,强化内外开放联动,实现物畅其流、企强其链、产聚其群,助力西安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与哈铁、阿铁、德铁、俄铁合作,加密开行中亚班列,加快推进俄罗斯谢利亚季诺等海外场站建设,实现多点“枢纽对枢纽”升级,提升中欧班列(西安)的竞争力和带动力;加快实施集结中心18.6公里“环港专线”,建设汉唐大道、汉唐三路等主干道路,推动与航空、空港、渭北等物理联通;推进国际港站口岸关铁提升项目;完善长安号云舱系统功能,推进与国际铁路公司、国内港口数据联通,提升场站智慧化水平;发挥斯克赛德、易点天下等互联网平台企业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放大中欧班列经贸联通优势,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文化、体育、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发挥中央法务区作用,提供优质涉外法律服务,实现人文交流与经贸往来良性互动,提升面向“一带一路”的文化、贸易、法律综合服务功能。